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论 | 第6-11页 |
一、 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历史概观 | 第11-21页 |
(一) 原始徽茫 | 第11页 |
(二) 商周之工 | 第11-12页 |
(三) 秦汉匠艺 | 第12-13页 |
(四) 魏晋风度 | 第13-17页 |
(五) 唐代朝野 | 第17-18页 |
(六) 宋代画院 | 第18-19页 |
(七) 明清南宗一统 | 第19-21页 |
二、 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特征 | 第21-27页 |
(一) 亲师合一 | 第21-22页 |
(二) 艺随世移 | 第22-23页 |
(三) 通变创新 | 第23-27页 |
三、 师徒传承美术教育的内容及方式 | 第27-45页 |
(一) 工匠师徒传承美术教育 | 第27-36页 |
(二) 文人画师徒传承美术教育 | 第36-45页 |
四、 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的理论分析 | 第45-56页 |
(一) 模仿的天性 | 第45-47页 |
(二) 对话哲学 | 第47-49页 |
(三) 风格 | 第49-51页 |
(四) 体验 | 第51-53页 |
(五) 知觉理论 | 第53-54页 |
(六) 需要层次理论 | 第54-56页 |
五、 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评价 | 第56-61页 |
(一) 理法把握问题 | 第56-58页 |
(二) 因材施教问题 | 第58-59页 |
(三) 学生主体性问题 | 第59-60页 |
(四) 言传身教问题 | 第60-61页 |
结束语 | 第61-63页 |
主要参考著作 | 第63-72页 |
后 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