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Ⅱ型摩托车车架断裂原因分析及其控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摩托车工业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我国摩托车技术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课题的学术意义及实用价值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2 车架断裂信息及控制车架不断裂的方案设计 | 第15-23页 |
·摩托车用户市场车架断裂信息和断裂事发原因追踪 | 第15-17页 |
·用户市场车架断裂信息反馈 | 第16-17页 |
·车架断裂事发原因追踪 | 第17页 |
·车架总成断裂部位断口特征及断裂过程 | 第17-21页 |
·车架总成断裂所在部位 | 第17-20页 |
·断口形貌特征 | 第20-21页 |
·断口裂纹起始延伸和断裂过程 | 第21页 |
·控制摩托车许用条件下车架不断裂的制造方案设计 | 第21-23页 |
·车架不断裂的许用条件 | 第21页 |
·控制车架不断裂的技术方案设计 | 第21-23页 |
3 车架结构及工艺分析 | 第23-39页 |
·车架结构形式及特征 | 第23-24页 |
·车架结构强度分析 | 第24-34页 |
·车架实体模型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5-28页 |
·车体载荷和约束条件的施加 | 第28-29页 |
·车架结构强度有限元计算 | 第29-33页 |
·车架应力、变形分析与结构改进措施 | 第33-34页 |
·车架结构制造工艺分析 | 第34-39页 |
·摩托车负载运营与制造技术质量的相关性 | 第34-35页 |
·车架生产现场制造加工工艺 | 第35-36页 |
·车架总成主要零部件技术性能要求 | 第36-39页 |
4 焊接残余应力应变分析与试验 | 第39-55页 |
·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产生机理 | 第39-41页 |
·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41-43页 |
·车架焊接变形及控制 | 第43-45页 |
·试验方法及设备 | 第45-46页 |
·试验方法选择 | 第45页 |
·测试设备及相关条件 | 第45-46页 |
·测试部位及测点设计 | 第46-48页 |
·125-Ⅱ型摩托车车架总成测点布置 | 第46页 |
·测点设计 | 第46-48页 |
·焊接残余应变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车架总成焊接应变测试 | 第48-49页 |
·应变测试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焊接残余应力计算 | 第50-55页 |
·平面残余应力计算公式 | 第50-51页 |
·释放系数A、B 的标定 | 第51-52页 |
·残余应力计算结果 | 第52-53页 |
·焊接残余应力测试计算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5 车架结构材质焊接性和焊接工艺分析 | 第55-57页 |
·车架用钢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 第55-56页 |
·Q195 钢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性分析 | 第56-57页 |
6 工艺优化及产品工程应用分析 | 第57-61页 |
·车架现场生产工艺控制要点 | 第57-59页 |
·减小车架变形工艺措施 | 第57-58页 |
·冲压成形件表面微裂纹控制 | 第58页 |
·车架总成焊前组装夹具及工艺的控制 | 第58-59页 |
·优化焊接工艺参数提高接头承载能力 | 第59页 |
·生产现场提高产品质量防止车架运营中断裂的措施 | 第59-60页 |
·车架工艺优化结果及评价 | 第60-61页 |
7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