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前人研究综述 | 第12-22页 |
·研究阶段概述 | 第12-16页 |
·主要问题概述 | 第16-22页 |
·本文所用理论和方法 | 第22页 |
·本文语料来源 | 第22-23页 |
·本文的结构框架 | 第23-24页 |
第2章 拟声词的归属 | 第24-34页 |
·拟声词归属问题研究简述 | 第24-27页 |
·拟声词是副词 | 第24页 |
·拟声词是形容词 | 第24-25页 |
·拟声词是感叹词 | 第25页 |
·拟声词是拟音词 | 第25-26页 |
·拟声词是特殊词类 | 第26页 |
·拟声词是独立词类 | 第26页 |
·拟声词是语义范畴的类 | 第26-27页 |
·拟声词归属问题的划分标准 | 第27-32页 |
·拟声词的语法功能问题 | 第28-30页 |
·拟声词的概念性问题 | 第30-32页 |
·拟声词归属问题的解决办法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拟声词的符号性 | 第34-45页 |
·拟声词的能指与所指 | 第34-37页 |
·汉语拟声词的理据性 | 第37-40页 |
·拟声词的象征理据 | 第37-38页 |
·汉语拟声词的形态理据 | 第38页 |
·汉语拟声词的语义理据 | 第38-39页 |
·汉语拟声词的造字理据 | 第39-40页 |
·拟声词的共性研究 | 第40-42页 |
·拟声词的外部理据共性 | 第40页 |
·拟声词的内部理据共性 | 第40-42页 |
·拟声词的语源学理据 | 第42-44页 |
·自然之音 | 第42页 |
·感叹之音 | 第42-43页 |
·模拟之音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拟声词和叹词的差异 | 第45-55页 |
·拟声词和叹词在定义上的差异 | 第45-46页 |
·叹词的界定 | 第45-46页 |
·拟声词的界定 | 第46页 |
·拟声词和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 第46-47页 |
·叹词的语法功能 | 第46-47页 |
·拟声词的语法功能 | 第47页 |
·拟声词和叹词在使用环境上的差异 | 第47-48页 |
·叙述人称的差异 | 第47-48页 |
·语境依赖的差异 | 第48页 |
·拟声词和叹词在语音特征上的差异 | 第48-50页 |
·拟声词和叹词在声母上的差异 | 第48-49页 |
·拟声词和叹词在声调上的差异 | 第49-50页 |
·拟声词和叹词在修辞功能上的差异 | 第50-52页 |
·拟声词和叹词在接纳框架上的差异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拟声词 | 第55-68页 |
·《现汉》拟声词的词形结构 | 第55-58页 |
·单音节拟声词 | 第55页 |
·双音节拟声词 | 第55-58页 |
·《现汉》拟声词的语音特点 | 第58-64页 |
·《现汉》单音节拟声词的声韵调面貌 | 第58-59页 |
·《现汉》双音节拟声词的声韵调面貌 | 第59-63页 |
·《现汉》多音节拟声词的声韵调面貌 | 第63-64页 |
·《现汉》拟声词的用例情况 | 第64页 |
·《现汉》拟声词的释义体例 | 第64-66页 |
·《现汉》拟声词的释义语言 | 第66页 |
·《现汉》拟声词的词形处理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一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拟声词 | 第75-84页 |
附录二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拟声词 | 第84-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