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食礼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形貌及其流变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来源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二、本论研究内容 | 第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页 |
四、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第一章 儒家食礼的文化内涵 | 第11-19页 |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精髓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儒家食礼的定义 | 第12-14页 |
第三节 儒家食礼的基本层次 | 第14-19页 |
一、儒家饮食文化层的由来 | 第14-15页 |
二、儒家食礼的基本层次 | 第15-16页 |
三、显性文化层与隐性文化层的关系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儒家食礼的表现形态 | 第19-30页 |
第一节 “仁己”——以人为本、和谐为境的人生仪礼 | 第20-22页 |
一、人生仪礼中蕴含的儒家思想 | 第20-21页 |
二、喜庆祥和的出生礼和结婚礼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仁亲”——注重人伦、追求和睦的节庆食礼 | 第22-25页 |
一、节庆食礼中蕴含的儒家思想 | 第23-24页 |
二、团圆和睦的春节、中秋节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仁众”——中庸谦和、敬信有序的交际之礼 | 第25-30页 |
一、交际食礼中蕴含的儒家思想 | 第25-27页 |
二、中庸为美的宴饮活动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儒家食礼的现代流变 | 第30-49页 |
第一节 儒家食礼的历史流变进程 | 第30-35页 |
第二节 儒家食礼的现代承转 | 第35-41页 |
一、趋吉避害的普同心理 | 第36-37页 |
二、文化规引下的民间惯习 | 第37-39页 |
三、现代意义下的模式整合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儒家食礼的文化变革 | 第41-49页 |
一、彰显显性商业价值 | 第42-44页 |
二、吸纳西方食礼文化因素 | 第44-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