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提香菇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 香菇简介 | 第11-12页 |
2 香菇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 第12-14页 |
·提取 | 第12-13页 |
·分离 | 第13页 |
·纯化 | 第13-14页 |
·纯度鉴定 | 第14页 |
3 香菇多糖的分析测定方法 | 第14-16页 |
·香菇多糖的理化性质 | 第14页 |
·香菇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14-15页 |
·香菇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 第15页 |
·香菇多糖的分子结构 | 第15页 |
·香菇多糖的结构分析 | 第15-16页 |
4 香菇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机理 | 第16-19页 |
·抗肿瘤 | 第16-17页 |
·抗病毒 | 第17页 |
·免疫调节 | 第17页 |
·其它药理作用 | 第17页 |
·香菇多糖的构效关系 | 第17-19页 |
5 课题构想 | 第19-20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 第1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香菇多糖的HCl提取研究 | 第20-33页 |
1 引言 | 第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原料 | 第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香菇中多糖的HCl提取流程 | 第21页 |
·香菇的前处理 | 第21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1页 |
·多糖含量的计算 | 第21-22页 |
·HCl提取单因素实验 | 第22页 |
·正交试验 | 第22-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2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23-24页 |
·HCl提取单因素实验 | 第24-26页 |
·提取时间对香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24页 |
·提取温度对香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料液比对香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25页 |
·酸的浓度对香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加醇比对香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26页 |
·酸提香菇多糖提取率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6-32页 |
·回归数学模型解析 | 第28-31页 |
·提取率模型优化 | 第31-32页 |
4 结论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香菇多糖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的研究 | 第33-42页 |
1 引言 | 第3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香菇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流程 | 第34-35页 |
·香菇多糖的纯度鉴定 | 第35页 |
·糖含量及相关成分的测定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蛋白质标准曲线 | 第36-37页 |
·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37页 |
·葡萄糖醛酸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香菇多糖的提取 | 第38页 |
·香菇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38-39页 |
·脱蛋白 | 第38页 |
·乙醇梯度分级 | 第38-39页 |
·级分多糖的纯度鉴定 | 第39-40页 |
·冻融离心 | 第39页 |
·常压凝胶柱层析 | 第39-40页 |
·中性糖、糖醛酸及蛋白质的含量 | 第40-41页 |
4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酸提香菇多糖结构初级鉴定 | 第42-50页 |
1 引言 | 第4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2-43页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紫外-可见光分析 | 第43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页 |
·分子量的测定 | 第43页 |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43-44页 |
·级分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44-45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页 |
·分子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香菇多糖SP_2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46页 |
·香菇多糖SP_2单糖组成分析 | 第46-49页 |
4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香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0-61页 |
1 引言 | 第5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0-54页 |
·实验材料 | 第50-52页 |
·实验样品 | 第50-51页 |
·实验动物 | 第51页 |
·主要试剂 | 第51页 |
·主要仪器 | 第5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清除超氧阴离子 | 第52页 |
·清除羟基自由基 | 第52页 |
·清除过氧化氢 | 第52页 |
·还原能力测定 | 第52-53页 |
·对小鼠肝匀浆体外生成MDA的影响 | 第53页 |
·小鼠肝线粒体肿胀度的测定 | 第53页 |
·H_2O_2诱导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影响 | 第53-54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5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清除超氧阴离子测定 | 第54-55页 |
·清除羟基自由基测定 | 第55-56页 |
·清除过氧化氢测定 | 第56页 |
·还原能力测定 | 第56-57页 |
·对小鼠肝匀浆MDA生成的影响 | 第57-58页 |
·对小鼠肝线粒体肿胀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对H_2O_2诱导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影响 | 第59-60页 |
4 结论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