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实景图片中大学生注意优先效应的眼动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部分 前言第11-29页
 1 研究背景第11-22页
   ·刺激的视觉特征突出性和目标对注意和眼动的影响第11-13页
     ·刺激的视觉特征突出性对注意和眼动的影响第11-12页
     ·目标对注意和眼动的影响第12-13页
     ·两种观点的整合第13页
   ·注意的优先效应第13-14页
   ·内外源提示方式对注意加工的影响第14-18页
     ·内源性提示与外源性提示引起的注意第14页
     ·两种提示方式的实验研究范式第14-16页
     ·两种提示方式影响注意的实验效应第16-17页
     ·两种提示效应的区别与联系第17-18页
     ·两种提示方式影响注意的脑神经机制第18页
   ·大学生注意力研究第18-20页
   ·成人注意缺损多动障碍研究第20-22页
 2 眼动研究第22-25页
   ·眼动仪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第22-23页
   ·注意与眼动的关系第23-25页
 3 问题提出第25页
 4 实验内容的确定第25-26页
 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6页
   ·研究思路第26页
   ·研究方法第26页
 6 研究的意义第26-29页
   ·理论意义第26-27页
   ·实践意义第27-29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29-59页
 实验一 实景图片中对突现新物体注意优先效应的眼动研究第29-39页
  1 研究目的第29页
  2 研究假设第29-30页
  3 研究方法第30-33页
   ·被试第30页
   ·实验仪器第30-31页
   ·实验材料第31页
   ·实验设计第31页
   ·实验程序第31-33页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第33页
  4 结果分析第33-35页
   ·新物体出现前后对该区域的注视点、注视时间差异的方差分析第33-35页
   ·记忆组与期望组的分组比较第35页
  5 讨论第35-38页
   ·突现新物体的视觉特征突出性第35-37页
   ·在选择性注意中刺激驱动加工占主导地位第37-38页
   ·由实验一引发的思考第38页
  6 结论第38-39页
 实验二 实景图片中提示方式对注意加工影响的眼动研究第39-59页
  1 实验二A:实景图片中内源提示方式对大学生注意加工影响的眼动研究第39-49页
   ·前言第39-40页
   ·研究目的第40页
   ·研究假设第40页
   ·研究方法第40-43页
     ·被试第40-41页
       ·筛选被试的研究工具第40页
       ·筛选被试的标准第40-41页
     ·实验仪器第41页
     ·实验材料第41页
     ·实验设计第41页
     ·实验程序第41-43页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第43页
   ·结果分析第43-46页
     ·内源性提示方式对大学生注意加工影响的眼动分析第43-44页
     ·内源性提示效度效应分析第44-45页
     ·大学生在内源性提示下注意的指向与脱离能力分析第45-46页
   ·讨论第46-49页
     ·内源性提示下注意各眼动指标的组间差异第46-47页
     ·内源性提示下的提示效度效应第47-48页
     ·高低注意力组在内源性提示下注意的指向与脱离能力差异第48-49页
   ·结论第49页
  2 实验二B:实景图片中外源提示方式对大学生注意加工影响的眼动研究第49-59页
   ·前言第49-50页
   ·研究目的第50页
   ·研究假设第50页
   ·研究方法第50-52页
     ·被试第50页
     ·实验仪器第50页
     ·实验材料第50-51页
     ·实验设计第51页
     ·实验程序第51-52页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第52页
   ·结果分析第52-56页
     ·外源性提示方式对大学生注意加工影响的眼动分析第52-53页
     ·外源性提示效度效应分析第53-55页
     ·大学生在外源性提示下注意的指向与脱离能力分析第55-56页
   ·讨论第56-58页
     ·外源性提示下注意各眼动指标的组间差异第56-57页
     ·外源性提示下的提示效度效应第57-58页
     ·高低注意力组在外源性提示下注意的指向与脱离能力差异第58页
   ·结论第58-59页
第三部分 总的讨论与结论第59-62页
 1 总讨论第59-61页
 2 总结论第61页
 3 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9-70页
后记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的学习情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广西少数民族贫困高中生社会支持网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