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换乘设施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22页 |
|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22-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论文框架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功能分析 | 第24-37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功能及构成 | 第24-29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 第24-25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概念 | 第25-26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功能及构成 | 第26-28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作用及分类 | 第28-29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及吸引范围的界定 | 第29-33页 |
|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特点 | 第29-31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功能 | 第31-32页 |
| ·轨道交通站点范围的界定 | 第32-33页 |
| ·轨道交通站点的分类 | 第33-35页 |
| ·轨道交通站点分类的主要依据 | 第33-35页 |
|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分类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换乘模式分析 | 第37-63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客流特征 | 第37-40页 |
| ·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客流换乘方式分析 | 第38-40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交通组织与场站设施 | 第40-44页 |
| ·枢纽交通组织设计的目标与定位 | 第40-42页 |
| ·枢纽交通组织设计的原则 | 第42-43页 |
|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设施布局 | 第43-44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换乘模式分析 | 第44-60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原则 | 第44-45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形式的选择 | 第45-46页 |
| ·城市轨道交通之间换乘分析 | 第46-58页 |
|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选择因素分析 | 第58-59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方式的评价 | 第59-60页 |
| ·换乘时间对城市轨道交通使用的影响分析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轨道交通枢纽站点换乘设施设计 | 第63-99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换乘客流预测及分析 | 第63-70页 |
|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分析 | 第63-66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客流量预测 | 第66-69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客流分析 | 第69-70页 |
| ·轨道交通枢纽车站换乘设施研究内容及原则 | 第70-71页 |
| ·换乘设施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70页 |
| ·设计原则 | 第70-71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出入口设计 | 第71-77页 |
| ·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出入口设计原则 | 第71-72页 |
| ·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出入口型式 | 第72-73页 |
| ·出入口具体设计 | 第73-77页 |
|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站厅设计 | 第77-84页 |
| ·站厅布置形式 | 第77-78页 |
| ·设计规范及技术要求 | 第78页 |
| ·站厅层公共区设计 | 第78-84页 |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设计 | 第84-86页 |
| ·垂直移动设施 | 第86-93页 |
| ·楼梯/自动扶梯设置标准 | 第86-87页 |
| ·楼梯/自动扶梯具体设计 | 第87-89页 |
| ·排队论在垂直移动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 第89-93页 |
| ·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通道设计 | 第93-95页 |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通道分类 | 第93页 |
| ·出入口通道设计 | 第93-95页 |
| ·换乘枢纽信息服务优化设计 | 第95-98页 |
| ·静态信息服务设计 | 第96-97页 |
| ·动态信息服务设计 | 第97-98页 |
| ·小结 | 第98-99页 |
| 第五章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换乘设施评价 | 第99-115页 |
| ·换乘系统设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99-107页 |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99-100页 |
| ·换乘设施评价指标体系 | 第100-107页 |
| ·评价方法 | 第107-109页 |
| ·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处理 | 第107-108页 |
| ·权重的确定 | 第108-109页 |
| ·广义效用函数值计算 | 第109页 |
| ·实例分析 | 第109-114页 |
| ·现状换乘设施能力评价 | 第110-112页 |
| ·现状换乘设施的综合评价 | 第112页 |
| ·各预测年换乘能力评价 | 第112-113页 |
| ·运营组织改进建议 | 第113-1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 第六章 实证分析 | 第115-121页 |
| ·换乘枢纽概况 | 第115-116页 |
| ·换乘节点研究 | 第116-120页 |
| ·客流分析 | 第116页 |
| ·换乘方式研究 | 第116-119页 |
| ·客流组织分析 | 第119-120页 |
| ·研究结论 | 第1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1-122页 |
| 进一步研究和展望 | 第122-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3-12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6-127页 |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