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7页 |
·晶体硅太阳电池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7-10页 |
·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展简史 | 第8页 |
·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 | 第8-1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0-12页 |
2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基本理论 | 第12-24页 |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2-15页 |
·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 | 第13-14页 |
·影响太阳电池转化效率η的主要因素 | 第14-15页 |
·选择性发射极(Selective Emitter)技术综述 | 第15-20页 |
·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的结构特征 | 第16页 |
·选择性发射极结构的优点 | 第16-17页 |
·选择性发射极结构的实现方法 | 第17-20页 |
·太阳电池组件简介 | 第20-24页 |
·太阳电池封装结构 | 第20-21页 |
·封装材料 | 第21-22页 |
·太阳电池组件封装工艺 | 第22-24页 |
3 磷硅玻璃激光掺杂选择性发射极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 | 第24-39页 |
·实验思路与方案设计 | 第25-29页 |
·扩散方阻及激光能量选择 | 第25-26页 |
·丝网套印工艺 | 第26-27页 |
·烧结工艺的控制 | 第27-28页 |
·PECVD及各道工序的整合 | 第28-2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激光掺杂对硅片损伤的研究 | 第29-31页 |
·扩散方阻和激光功率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正极栅线图形和烧结的优化 | 第33-35页 |
·SiNx钝化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中试结果与讨论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太阳电池组件的光学模型 | 第39-48页 |
·太阳电池组件的经典光学模型 | 第39-43页 |
·不同介质间的光学界面 | 第40页 |
·封装材料的吸收 | 第40-41页 |
·太阳电池减反射膜的反射与吸收 | 第41页 |
·光伏组件总的反射率与透射率 | 第41-42页 |
·光伏组件的EQE | 第42-43页 |
·引入分贝概念的分析模型 | 第43-45页 |
·影响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组件量子效率的因素 | 第45-48页 |
·太阳电池组件的量子效率 | 第45-46页 |
·光伏玻璃 | 第46页 |
·密封剂 | 第46-48页 |
5 不同密封剂对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组件量子效率影响的研究 | 第48-55页 |
·Silicone简介 | 第48-49页 |
·EVA与silicone光透射率测量与分析 | 第49-51页 |
·Varian's Cary~@50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 第49-50页 |
·EVA与silicone光透射率测量与分析 | 第50-51页 |
·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使用EVA与silicone封装前后量子效率的对比 | 第51-55页 |
·OL750光谱响应测试仪 | 第51-52页 |
·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使用EVA与silicone封装前后量子效率的对比 | 第52-55页 |
6 全文总结 | 第55-57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及创新点 | 第55页 |
·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部分实验原始数据 | 第63-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