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苏州市政务公开与公民参与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3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研究的方法第11页
   ·研究的思路第11-12页
   ·研究的目的第12-13页
第2章 政务公开与公民参与理论阐述第13-27页
   ·政务公开的有关概念界定第13-22页
     ·政务公开的涵义第13-15页
     ·政务公开的内容第15-17页
     ·政务公开的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我国政务公开实践历程的简要回顾第19-22页
   ·公民参与的发展与研究第22-27页
     ·公民参与的形式及其发展第22-24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24-27页
第3章 国内外促进公民参与政务公开的经验借鉴第27-35页
   ·国外经验借鉴第27-30页
   ·国内经验借鉴第30-33页
     ·广州制定了专门规范公众参与的规章第30-31页
     ·上海出现首例因“政府信息不公开”引发的诉讼第31页
     ·公众参与使厦门PX项目迁址建设第31-33页
   ·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苏州市政务公开与公民参与的实践和探索第35-54页
   ·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35-36页
   ·苏州市近年来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情况第36-37页
   ·苏州市公民有效参与政务公开的机制和制度保障第37-39页
     ·组织领导机制第37-38页
     ·运行机制第38页
     ·监督保障机制第38-39页
     ·评价机制第39页
   ·苏州市政务公开与公民参与的实践第39-53页
     ·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第40-41页
     ·现行文件查阅中心第41-43页
     ·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公开发布和新闻发布会第43-44页
     ·政务公开广场第44-45页
     ·政务公开专题节目和栏目第45-46页
     ·便民服务中心第46-49页
     ·公民与市政府及其各部门和市区主要公用事业单位的网上互动第49-52页
     ·政风行风评议第52-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苏州市政务公开与公民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54-58页
   ·苏州市政务公开与公民参与存在不足和缺陷第54-55页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55-58页
     ·物质条件的限制第55页
     ·各地各部门发展不平衡第55-56页
     ·公民的有序积极参与度不高第56-57页
     ·政务公开的领导机制和工作制度施行效果有限第57-58页
第6章 对策与建议第58-66页
   ·促进苏州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第59页
   ·转变观念,创新载体,拓展渠道第59-62页
   ·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第62-63页
   ·加强法治和制度创新,加大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第63-6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个人简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主体的分析及改善
下一篇:电子政务中服务渠道整合和业务协同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