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零 前言 | 第8-13页 |
·研究对象和选题依据 | 第8-9页 |
·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 | 第9-11页 |
·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别”表祈使否定及其相关格式 | 第13-33页 |
·“别V”与“别V 了” | 第13-18页 |
·格式之比较 | 第13-14页 |
·“了”之有无 | 第14-16页 |
·格式之歧义 | 第16-18页 |
·“别V 着(O)”与“别V 着(O)了” | 第18-23页 |
·句法和语义 | 第18-20页 |
·“着了”和“着O” | 第20-21页 |
·“别V 着(了)”和“别V(了)” | 第21-23页 |
·“别不X”与“别太Y” | 第23-25页 |
·双重祈使否定 | 第23-24页 |
·“过分”量祈使否定 | 第24-25页 |
·共同点 | 第25页 |
·限制与格式 | 第25-32页 |
·限制性成分的特点 | 第26-28页 |
·限制与格式的关系 | 第28-31页 |
·原因探讨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别”的独用 | 第33-47页 |
·“别”的形式和句法语义 | 第33-41页 |
·“别”本身的特征 | 第33-36页 |
·“别”的后续句分析 | 第36-39页 |
·扩展式“别” | 第39-41页 |
·“别”的语用功能 | 第41-45页 |
·延续相关话题 | 第41-42页 |
·转换其他话题 | 第42-43页 |
·提示相关话题 | 第43-44页 |
·扩展式的语用功能 | 第44-45页 |
·联系和转化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表示揣测的“别~2是”、“别~2不是”和“别~2” | 第47-64页 |
·双音节语气副词“别~2 是” | 第47-53页 |
·后续句的形式特点 | 第47-50页 |
·后续句的感情色彩 | 第50页 |
·后续句的句型特征 | 第50-51页 |
·前述句与“别~2是”的关系 | 第51-53页 |
·羡余否定形式的“别~2不是” | 第53-56页 |
·句法语义特征 | 第53-55页 |
·语用因素 | 第55-56页 |
·单音节语气副词“别~2” | 第56-59页 |
·形式特点 | 第56-57页 |
·感情色彩与句型 | 第57-58页 |
·主观性与预期倾向性 | 第58页 |
·较少使用的原因 | 第58-59页 |
·“别~2不是”的形成和修饰成分及“吧”的功能 | 第59-63页 |
·“别~2不是”的形成 | 第59-60页 |
·修饰成分与三者的关系 | 第60-61页 |
·语气词“吧”的作用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别”、“别~2是”和“别~2”的来源与演化 | 第64-83页 |
·“不要”合音说的句法语义验证 | 第64-70页 |
·“别”字古义 | 第64-65页 |
·“别”的来源 | 第65-67页 |
·“别要”的产生 | 第67-69页 |
·“别要”的消失 | 第69-70页 |
·“别价/介”和独用的“别” | 第70-75页 |
·独用“别”的出现 | 第70-71页 |
·出现原因 | 第71-75页 |
·“别~2是”的产生 | 第75-80页 |
·“不要是”与“别~2是” | 第75-78页 |
·“别~2是”的特征与发展 | 第78-80页 |
·单音节词“别~2”的形成 | 第80-81页 |
·形成的句法环境 | 第80-81页 |
·使用环境的扩大 | 第81页 |
·三音节的“别~2不是”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附录一:可以进入“别”V(了)格式的 V~1V~2V~3所包括的动词 | 第84-85页 |
附录二:可以进入“别 V 着(O)(了)”格式的 V4 所包括的动词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后记 | 第89-91页 |
附件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