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一粒小麦—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衍生系抗条锈病鉴定和筛选及其GISH技术体系建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8页
   ·小麦条锈病抗性资源的发掘第11-12页
   ·小麦远缘杂交概况第12-13页
     ·小麦远缘杂交的概念及意义第12页
     ·普通小麦的近缘种属第12页
     ·与普通小麦杂交成功的近缘种、属第12-13页
   ·小麦远缘杂交中间材料的创制及应用第13-18页
     ·人工合成双二倍体第13页
     ·异附加系第13-15页
     ·异代换系第15-16页
     ·易位系第16-18页
   ·小麦远缘杂交后代材料的鉴定第18-25页
     ·形态标记鉴定第18-19页
     ·细胞学标记第19-20页
     ·生化标记鉴定第20页
     ·原位杂交鉴定第20-22页
     ·分子标记鉴定第22-25页
   ·小麦与野燕麦远缘杂交的研究进展第25-26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8-33页
   ·供试植物材料第28页
   ·试剂与仪器第28页
     ·试剂第28页
     ·仪器第28页
   ·研究方法第28-33页
     ·小麦条锈菌菌种的繁殖第28页
     ·苗期抗性鉴定第28-29页
     ·根尖体细胞镜检第29页
     ·农艺性状调查第29页
     ·基因组原位杂交第29-33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3-39页
   ·一粒小麦/葡萄牙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抗条锈病鉴定和筛选第33-34页
     ·杂交后代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和单株选择第33页
     ·远缘杂交后代抗性系苗期对当前毒性小种抗性表现第33-34页
   ·田间农艺性状观察第34-36页
   ·抗性稳定材料的根尖体细胞及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数观察第36页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体系的建立第36-39页
     ·压片第36页
     ·探针DNA 与封阻DNA 比例的确定第36-37页
     ·杂交液变性条件的控制第37页
     ·洗脱条件第37页
     ·染色程度造成的差异第37-39页
第四章 讨论第39-41页
   ·一粒小麦/葡萄牙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衍生系的选育及应用价值第39页
   ·影响原位杂交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第39-41页
第五章 结 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50页
附录第50-52页
缩略词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个小麦抗条锈病相关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
下一篇:黄淮麦区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检测和贵农775抗条锈病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