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区域政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一、 绪论第11-16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1、 国外研究状况第13页
  2、 国内研究状况第13-14页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4-16页
  1、 研究方法第14页
  2、 创新之处第14-16页
二、 “两型社会”与区域政策相关理论分析第16-21页
 (一)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概念分析第16-18页
  1、 “两型社会”的提出及其定义和内涵第16-17页
  2、 建设两型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第17-18页
 (二)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要区域政策支持第18-21页
  1、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公共事业第18-19页
  2、 区域政策对公共事业的管理职能第19-21页
三、 区域政策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实践:国际经验第21-25页
 (一) 日本的主要经验第21-22页
  1、 完善的法规体系第21页
  2、 完善的循环经济战略体系第21-22页
 (二) 美国充分利用经济调控政策第22页
  1、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第22页
  2、 出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第22页
  3、 鼓励发展可再生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第22页
 (三) 德国广泛发动各种社会力量第22-23页
  1、 加强法制建设第22-23页
  2、 高度重视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第23页
  3、 注重公众参与第23页
 (四) 各国区域政策的经验总结第23-25页
  1、 建立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第23-24页
  2、 运用财税政策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第24页
  3、 重视科技创新第24页
  4、 注重政府的示范效应第24页
  5、 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第24-25页
四、 加快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建议第25-32页
 (一)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公共管理政策第25-28页
  1、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支持第25页
  2、 弘扬环境友好型文化建设第25-26页
  3、 加快区域间一体化建设第26页
  4、 发挥政府示范效应第26-28页
 (二) “两型社会”建设中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调节政策第28-32页
  1、 区域投资政策措施第28-29页
  2、 建议实施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第29-30页
  3、 促进“两型社会”发展的转移支付政策第30-32页
五、 辽宁省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作用的实证分析第32-39页
 (一) 辽宁资源利用情况与环境发展趋势及影响第32-34页
  1、 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第32-33页
  2、 辽河流域治理仍需时日第33页
  3、 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第33页
  4、 违法排污问题仍然很突出第33-34页
 (二) “两型社会”建设对辽宁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意义第34-35页
 (三) 辽宁两型社会建设的经验与建议第35-39页
  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第36-37页
  2、 加强农村环保工作,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第37页
  3、 辽河流域联动,建立起污染治理长效机制第37-38页
  4、 绿色科技政策,推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作者攻读研究生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能源替代及其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论新时期大学生科技伦理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