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前言 | 第9-18页 |
|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CGMMV 的分布与为害 | 第10-11页 |
| ·CGMMV 的分类 | 第11-12页 |
| ·CGMMV 的寄主范围与症状 | 第12-14页 |
| ·CGMMV 传播方式 | 第14页 |
| ·CGMMV 粒体及基因组结构与编码策略 | 第14页 |
|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检测技术 | 第14-16页 |
| ·生物学检测鉴定 | 第15页 |
| ·电镜检测 | 第15页 |
| ·血清学检测 | 第15-16页 |
| ·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1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 2 CGMMV 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18-25页 |
| ·材料 | 第18-19页 |
| ·供试毒源 | 第18页 |
| ·供试寄主植物 | 第18页 |
| ·试剂及耗材 | 第18页 |
| ·所用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 ·方法 | 第19-21页 |
|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生物学鉴定 | 第19页 |
|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19-21页 |
| ·病叶总RNA 的提取 | 第19页 |
| ·引物设计合成 | 第19页 |
| ·RT-PCR 扩增 | 第19-20页 |
| ·PCR 产物的检测 | 第20-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 ·生物学鉴定 | 第21-22页 |
| ·CGMMV 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2-24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4-25页 |
| 3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编码区序列分析 | 第25-39页 |
| ·材料 | 第25页 |
| ·供试植物、菌株及载体 | 第25页 |
|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 ·方法 | 第25-30页 |
| ·引物设计合成 | 第25-26页 |
| ·植物总RNA 的提取 | 第26页 |
| ·RT-PCR 扩增CGMMV 编码区序列 | 第26-27页 |
| ·PCR 产物的检测和回收 | 第27-28页 |
| ·目的片段与pMD18-T 克隆载体连接 | 第28页 |
| ·大肠杆菌DH5α的制备 | 第28-29页 |
| ·转化 | 第29页 |
| ·质粒提取 | 第29页 |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29-30页 |
| ·克隆序列的测定与序列分析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 ·PCR 扩增结果 | 第30-31页 |
| ·CGMMV 编码区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筛选结果 | 第31页 |
| ·编码区序列的测定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1-32页 |
| ·与烟草花叶病毒属其他成员编码区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 | 第32-38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8-39页 |
| 4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检测技术比较研究 | 第39-48页 |
| ·材料处理 | 第39页 |
| ·实验处理 | 第39-40页 |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 ·方法 | 第40-44页 |
| ·DAS-ELISA 检测CGMMV 灵敏度 | 第40-41页 |
| ·RT-PCR 检测CGMMV 灵敏度 | 第41-42页 |
| ·核酸斑点杂交检测CGMMV 灵敏度 | 第42-44页 |
| ·探针的的制备 | 第42页 |
| ·探针的检测 | 第42-43页 |
| ·核酸斑点杂交程序 | 第43-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 ·DAS-ELISA 检测CGMMV 的灵敏度 | 第44-45页 |
| ·RT-PCR 检测CGMMV 的灵敏度 | 第45-46页 |
| ·核酸斑点杂交检测CGMMV 的灵敏度 | 第46-47页 |
| ·探针标记结果 | 第46页 |
| ·检测灵敏度 | 第46-4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7-48页 |
| ·检测技术比较分析 | 第47页 |
| ·CGMMV 检疫检测标准建立的探索 | 第47-48页 |
| 5 总结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附录1 CGMMV 编码区序列 | 第54-57页 |
| 附录2 缓冲液的配制 | 第57-59页 |
| 附录3 缩写词和英汉对照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