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调查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引言 | 第9-10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 ·职业倦怠的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 ·国外对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 ·资源保存理论 | 第11页 |
| ·努力-回报模型 | 第11页 |
| ·工作需求-资源模型 | 第11页 |
| ·匹配-不匹配模型 | 第11-12页 |
| ·职业倦怠研究方法述评 | 第12-13页 |
| ·自陈问卷法 | 第12-13页 |
| ·他评问卷 | 第13页 |
| ·客观生理指标测量法 | 第13页 |
|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概述 | 第13-16页 |
| ·个体因素 | 第13-14页 |
| ·工作特征因素 | 第14-16页 |
| ·新闻记者的职业倦怠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 ·国外对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研究概述 | 第16-18页 |
| ·国内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研究概述 | 第18-20页 |
| 3 本研究的总体构想 | 第20-22页 |
|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研究的总体假设 | 第20页 |
| ·研究的总体框架 | 第20-22页 |
| 4 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 第22-28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 ·研究工具 | 第22页 |
| ·实测程序 | 第22页 |
| ·统计方法 | 第22-23页 |
| ·研究结果 | 第23-26页 |
| ·新闻记者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 第23页 |
| ·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 | 第23-24页 |
| ·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年龄差异 | 第24页 |
| ·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教育程度差异 | 第24-25页 |
| ·新闻记者职业倦怠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 第25-26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26-28页 |
| 5 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深度访谈研究 | 第28-32页 |
| ·个体因素 | 第28-29页 |
| ·工作环境因素 | 第29-30页 |
| ·部分访谈个案整理结果及分析 | 第30-32页 |
| 6 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及预防干预 | 第32-39页 |
| ·职业倦怠的心理学分析 | 第32-33页 |
| ·负性情绪是职业倦怠的核心 | 第32-33页 |
| ·职业倦怠并非一种心理病态 | 第33页 |
| ·职业倦怠的预防及干预策略 | 第33-39页 |
| ·个人预防及干预策略 | 第33-35页 |
| ·组织预防策略 | 第35-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 附录1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