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北江跨堤大桥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桥梁的震害第11-13页
   ·连续刚构桥结构特点第13页
   ·我国连续刚构桥的抗震设计现状第13-14页
   ·本文主要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桥梁抗震分析方法第15-25页
   ·静力法第15页
   ·反应谱法第15-18页
     ·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第16-17页
     ·反应谱的组合方法第17-18页
     ·非弹性反应谱法第18页
     ·反应谱法的优缺点第18页
   ·动力时程分析法第18-21页
     ·弹性动力方程求解的数值方法第18-21页
     ·动力时程法的优缺点第21页
   ·Pushover 分析方法第21-25页
     ·基本原理第22-23页
     ·Pushover 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第23-25页
第三章 北江跨堤大桥的自振特性分析第25-32页
   ·本文工程概况第25页
   ·结构计算的影响因素第25-26页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第25-26页
     ·阻尼矩阵的处理第26页
   ·桥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第26-27页
   ·桥梁结构的自振计算第27-28页
     ·结构体系的振动频率与振型第27-28页
     ·特征值求解方法第28页
   ·北江跨堤大桥的自振特性结果第28-32页
第四章 北江跨堤大桥的地震反应谱分析第32-44页
   ·地震动输入第32-33页
     ·桥址设计反应谱第32页
     ·工况组合第32-33页
   ·反应谱计算分析第33-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连续刚构桥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第44-66页
   ·地震波的输入第44-46页
     ·选波原则第44页
     ·行波效应第44-45页
     ·桥址地震波的选择第45-46页
   ·弹性动力时程计算分析第46-59页
   ·考虑行波效应的地震反应分析第59-61页
   ·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与反应谱分析结果的对比第61-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北江跨堤大桥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第66-71页
   ·概述第66页
   ·构建的恢复力模型第66-67页
     ·单轴恢复力曲线模型第66-67页
     ·恢复力计算模型中的特征参数第67页
   ·北江跨堤大桥桥墩和桩的恢复力计算模型中的特征参数第67-68页
   ·弹塑性动力时程结果分析第68-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七章 北江跨堤大桥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第71-86页
   ·Pushover 分析方法应用现状第71页
   ·Pushover 分析的加载模式第71-72页
   ·能力谱方法第72页
   ·需求谱曲线的建立第72-73页
   ·北江跨堤大桥的Pushover 分析第73-79页
   ·北江跨堤大桥的抗震能力评估第79-82页
   ·与非线性时程方法的对比第82-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结论第86-87页
   ·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致谢第92-93页
附录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道路车辆变道安全距离模型研究
下一篇:PC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