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一、从心理语言学发展中看联结主义与心理语言学的关系 | 第11-26页 |
(一) 心理语言学传统理论 | 第11-14页 |
1、早期心理语言学理论 | 第11-12页 |
2、符号主义心理语言学理论 | 第12-14页 |
(二) 联结主义—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 | 第14-26页 |
1、联结主义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早期的联结主义理论 | 第16-18页 |
3、当代联结主义理论 | 第18-26页 |
二、从联结主义在心理语言学的具体应用审视联结主义对心理语言学的影响 | 第26-37页 |
(一) 联结主义对阅读的研究 | 第26-28页 |
1、阅读的“互动激活”模型 | 第26页 |
2、网识读模型 | 第26-27页 |
3、朗读模型 | 第27页 |
4、分段模型 | 第27-28页 |
5、联结主义对句子处理的研究 | 第28页 |
(二) 联结主义对言语产生的研究 | 第28-29页 |
(三) 联结主义对语言习得的研究 | 第29-37页 |
1、联结主义模型在语法规则学习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2、联结主义模型在语义范畴学习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3、语言先天性 | 第33-34页 |
4、自组联结主义模型与语言习得 | 第34-37页 |
三、联结主义心理语言学的优势与限度 | 第37-39页 |
(一) 联结主义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优势 | 第37-38页 |
(二) 尚存在的局限性 | 第38-39页 |
四、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