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材料界面传热的多尺度建模及物理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界面传热的建模和实验研究方法 | 第28-44页 |
·界面传热的建模方法 | 第28-35页 |
·AMM模型 | 第28页 |
·DMM模型 | 第28页 |
·分子动力学(MD)方法 | 第28-30页 |
·多尺度模拟 | 第30-35页 |
·界面传热特征参数的实验提取 | 第35-43页 |
·基于TTR限技术的界面热导率测量 | 第35-38页 |
·不同材料界面结合力的测量 | 第38-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界面传热的分子动力学模型 | 第44-60页 |
·分子动力学方法 | 第44-49页 |
·基本原理 | 第44-46页 |
·系统运动方程的求解算法 | 第46-47页 |
·势函数 | 第47-49页 |
·MD模型的构建 | 第49-51页 |
·界面特征参数的计算 | 第51-52页 |
·界面热参数的计算 | 第51-52页 |
·应力的计算 | 第52页 |
·电子—声子耦合 | 第52-54页 |
·背景 | 第52-54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54页 |
·尺寸效应 | 第54-56页 |
·界面微结构的构建 | 第56-58页 |
·键合的模拟 | 第56-57页 |
·拉伸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基于实验的MD模型验证及分析 | 第60-78页 |
·介绍 | 第60页 |
·试样的制备 | 第60-63页 |
·溅射镀膜法 | 第60-62页 |
·界面试样的制备方法 | 第62-63页 |
·热循环加载 | 第63-65页 |
·划痕测试 | 第65-69页 |
·纳米压痕测试 | 第69-75页 |
·小结 | 第75-78页 |
第五章 不同材料界面传热的纳观物理特征 | 第78-92页 |
·理想材料的界面传热机制 | 第78-80页 |
·非稳态下的热特性 | 第78-79页 |
·材料匹配对界面传热的影响 | 第79-80页 |
·热参数的温度依赖性 | 第80页 |
·材料缺陷对界面传热的影响 | 第80-90页 |
·点缺陷和线缺陷 | 第80-81页 |
·裂纹的导入 | 第81-82页 |
·裂纹的扩展 | 第82-86页 |
·裂纹扩展过程的温度分布 | 第86-89页 |
·裂纹扩展过程的热流特征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界面传热的多尺度模型 | 第92-100页 |
·背景 | 第92-93页 |
·多尺度模型的构建 | 第93-95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95-97页 |
·小结 | 第97-10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6页 |
·全文总结 | 第100-103页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03-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6页 |
致谢 | 第116-118页 |
附录A AI-W试样和Cr-W试样的划痕测试结果 | 第118-120页 |
读博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0-124页 |
读博期间获得的荣誉及主要参与课题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