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国际争端 | 第8-9页 |
·国内状况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 | 第10-11页 |
·有利于开展国际贸易 | 第11页 |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的自我利益诉求 | 第11页 |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 | 第11-12页 |
·解决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发展的问题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系统分析和层级分析相结合 | 第13页 |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 第13页 |
·归纳分析与演绎分析相结合 | 第13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3-14页 |
·论文总体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地理标志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产地标记 | 第15页 |
·原产地名称 | 第15-16页 |
·地理标志 | 第16-17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学分析 | 第21-23页 |
·基于产品信誉模型的经济学分析 | 第21页 |
·基于资源禀赋优势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 第21-22页 |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发展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国家战略 | 第23-37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分布状况 | 第23-26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意识淡薄 | 第26页 |
·地理标志注册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 第26-27页 |
·地理标志使用不规范 | 第27页 |
·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 第27-28页 |
·发展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大势所趋 | 第28-29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贸易价值 | 第28页 |
·农产品贸易逆差带来压力 | 第28-29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需求增加 | 第29页 |
·发展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长足优势 | 第29-32页 |
·特色农产品资源的数量分布 | 第30页 |
·特色农产品地区分布 | 第30-32页 |
·地理标志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 第32-33页 |
·地理标志促进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化 | 第32页 |
·地理标识农产品可以获取持续的品牌效应 | 第32-33页 |
·有助于吸引投资,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 | 第33页 |
·有助于开拓农业的综合功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33页 |
·加强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策略 | 第33-37页 |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 | 第33-34页 |
·积极挖掘申报 | 第34页 |
·重视农产品质量,维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形象及信誉 | 第34-35页 |
·实行规模化生产,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知名度 | 第35页 |
·加强地理标志宣传,提高我国民众的保护意识 | 第35页 |
·实施市场化运作,提高出口农产品地理标志的附加值 | 第35-36页 |
·积极参与国际谈判,为本国争取最大利益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发展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政策法规体系 | 第37-51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政策法规体系 | 第37-42页 |
·我国相关法律对“产地”的保护 | 第37-38页 |
·我国商标法律法规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第38-39页 |
·我国对“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 | 第39-41页 |
·农业部门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 第41-42页 |
·地理标志产品的立法模式分析 | 第42-45页 |
·各国地理标志立法模式 | 第42-43页 |
·我国现行的保护模式 | 第43-45页 |
·地理标志保护过程中存在问题 | 第45-48页 |
·立法冲突 | 第45-46页 |
·保护的角度有偏差 | 第46页 |
·国人地理标志保护意识淡漠 | 第46页 |
·地理标志垄断使用现象严重 | 第46-47页 |
·忽视地理标志所标示商品的质量 | 第47页 |
·地理标志的滥用 | 第47-48页 |
·完善我国地理标志制度,促进初级农产品品牌化发展 | 第48-51页 |
·构建与完善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体系 | 第48页 |
·制定与完善地理标志标准体系 | 第48页 |
·建立国家标签与私人标签相结合的多元化标签体系 | 第48-49页 |
·建立自我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质量控制体系 | 第49页 |
·发展行业协会,促进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 | 第49页 |
·国内保护与国际保护的衔接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发展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标准体系 | 第51-63页 |
·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体系的基本原理 | 第51-52页 |
·协调与优化原理 | 第51页 |
·系统效应原理 | 第51-52页 |
·过程控制原理 | 第52页 |
·有序与层次分明原理 | 第52页 |
·地理标志标准体系框架 | 第52-55页 |
·地理标志产品纵向标准体系 | 第52-55页 |
·地理标志产品横向标准体系 | 第55页 |
·构建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体系 | 第55-63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登记体系 | 第56-57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协调管理体系 | 第57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技术支持体系 | 第57-60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质量监控体系 | 第60-61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标准服务体系 | 第61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检疫、包装与环保体系 | 第61-62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体系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利用行业协会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 | 第63-75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组织体系的利益团体 | 第63-64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业协会概述 | 第64-66页 |
·标志行业协会的特征 | 第64-65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业协会的功能 | 第65-66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业协会现状 | 第66-68页 |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业协会存在的问题 | 第68-70页 |
·行业协会相关立法不完善 | 第68页 |
·行业协会来源政府化 | 第68-69页 |
·行业协会功能过于单一,行为缺乏主动性 | 第69页 |
·行业协会产业和区域发展很不平衡 | 第69页 |
·社会对行业协会认识的局限性 | 第69-70页 |
·行业协会缺乏高素质人才 | 第70页 |
·行业协会缺乏资金来源 | 第70页 |
·行业协会内部机制不健全 | 第70页 |
·国外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业协会的发展经验 | 第70-72页 |
·成立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业协会必须以农民需要为前提 | 第71页 |
·农产品行业协会履行其职责才能得到农民的认可 | 第71页 |
·立法支持是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的基础 | 第71页 |
·农产品行业协会与政府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 第71-72页 |
·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业协会发展的策略 | 第72-75页 |
·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业协会服务的层次 | 第72页 |
·明确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 | 第72-73页 |
·强化和落实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业协会的职能 | 第73页 |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 第73-74页 |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地理标志行业协会中的作用 | 第74页 |
·培育和发展具有优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 第74-7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