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基本概念及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辅导员 | 第10-12页 |
| ·辅导员专业化 | 第12-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原因 | 第15-18页 |
| ·时代发展、大众化教育的需要 | 第15-16页 |
| ·高校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 | 第16-17页 |
| ·辅导员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及目的、意义 | 第18-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 第2章 中美两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比较 | 第20-34页 |
| ·美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情况 | 第20-24页 |
| ·美国高校辅导员产生的起源 | 第20-21页 |
| ·美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定位 | 第21-22页 |
| ·美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 第22-24页 |
| ·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情况 | 第24-30页 |
| ·中国高校辅导员产生的起源 | 第24-25页 |
| ·中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定位 | 第25-26页 |
| ·中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 第26-30页 |
| ·二者专业化发展的异同 | 第30-34页 |
| ·产生起源方面 | 第30页 |
| ·工作理念方面 | 第30页 |
| ·工作内容方面 | 第30-31页 |
| ·专业发展方面 | 第31-34页 |
| 第3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 | 第34-42页 |
|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分析 | 第34-37页 |
| ·高校辅导员底子薄弱,学习、进修机会少 | 第34-35页 |
| ·高校辅导员的人数较少、工作量多、分工不明 | 第35-36页 |
| ·高校辅导员的相对年轻化,压力重、责任大 | 第36-37页 |
|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发展问题分析 | 第37-42页 |
| ·发展方向不明确、职称评定较困难 | 第37-38页 |
| ·待遇与工作量不平衡 | 第38-39页 |
| ·评奖评优欠公平 | 第39-40页 |
| ·专业化培训不足 | 第40-42页 |
| 第4章 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 第42-59页 |
| ·对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建议 | 第42-46页 |
| ·设立专业、开设课程 | 第43-44页 |
| ·组织培训、考核技能 | 第44-45页 |
| ·加强学习、鼓励科研 | 第45-46页 |
| ·对辅导员工作环境上的建议 | 第46-53页 |
| ·明确职责、分流减压 | 第47-49页 |
| ·科学配备、合理考核 | 第49-52页 |
| ·提高待遇、优化环境 | 第52-53页 |
| ·对辅导员发展保障上的建议 | 第53-59页 |
| ·"4年"+"4级"+"6类"制的联系 | 第54-55页 |
| ·"4年"的探索 | 第55页 |
| ·"4级"的探索 | 第55-56页 |
| ·"6类"的探索 | 第56-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附表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