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一、回顾与总结:取保候审制度概述 | 第10-14页 |
(一) 取保候审的历史性考察 | 第10-12页 |
1. 中国古代的“取保候审” | 第10页 |
2. 中国近代的取保候审制 | 第10-11页 |
3. 中国现代的取保候审制度 | 第11-12页 |
(二) 取保候审的含义和特征 | 第12-14页 |
1. 取保候审的含义 | 第12页 |
2. 取保候审的特征 | 第12-14页 |
二、比较与借鉴:域外法视野中的保释制度考察 | 第14-21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保释制度 | 第14-17页 |
1. 英美法系国家的保释制度概述 | 第14-15页 |
2. 英美法系国家保释制度的特点 | 第15-17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保释制度 | 第17-18页 |
1. 大陆法系国家的保释制度概述 | 第17页 |
2. 大陆法系国家实行普遍保释原则 | 第17-18页 |
3. 对当事人是否适用保释由预审法官自主评判 | 第18页 |
(三) 保释制度的理念基础 | 第18-20页 |
1. 保释制度体现无罪推定原则要求 | 第18-19页 |
2. 保释制度是对公民人权的保障 | 第19-20页 |
3. 保释制度有利于实现诉讼经济 | 第20页 |
(四) 保释制度与中国取保候审制度 | 第20-21页 |
三、窘境与困局:中国取保候审制度现状考察 | 第21-31页 |
(一) 中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21-23页 |
1. 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 | 第21-22页 |
2. 取保候审的证据不足限定条件 | 第22-23页 |
3. 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 | 第23页 |
(二) 中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法律困境 | 第23-29页 |
1. 基本理念的缺陷 | 第24页 |
2. 制度设计的缺陷 | 第24-27页 |
3. 司法实践的缺陷 | 第27-29页 |
(三)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颁布对中国取保候审制度基本理念的冲击 | 第29-31页 |
四、改革与完善:中国取保候审制度的理性构建 | 第31-37页 |
(一) 树立人权保障的基本理念 | 第31-32页 |
(二) 扩大取保候审适用率 | 第32-33页 |
(三) 建立多元化、体系化的保证方式体系 | 第33-34页 |
(四) 强化取保候审监控措施 | 第34-37页 |
1. 强化对被取保候审对象监控 | 第34-35页 |
2. 加大对脱保人员的惩罚力度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