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337条款”及我国应对政策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337条款的基本介绍 | 第9-20页 |
第一节 337条款内容 | 第9页 |
第二节 337条款的发展演变 | 第9-11页 |
第三节 337条款分析 | 第11-13页 |
一、不公平行为 | 第11-12页 |
二、损害认定标准 | 第12-13页 |
三、"美国产业"的定义 | 第13页 |
第四节 337条款调查的基本程序 | 第13-16页 |
第五节 337条款的救济制度 | 第16-20页 |
一、禁止进口令 | 第16-17页 |
二、停止令 | 第17-18页 |
三、辅助性措施 | 第18-20页 |
第二章 "337条款"与其他规则的比较 | 第20-24页 |
第一节 337条款和301条款的区别 | 第20页 |
第二节 337条款和TRIPS的比较 | 第20-21页 |
第三节 337条款与GATT的比较 | 第21-22页 |
第四节 337条款——美国贸易救济的新形式 | 第22-24页 |
第三章 337条款对我国的影响 | 第24-32页 |
第一节 我国企业遭受调查的现状 | 第24页 |
第二节 中国企业频遭受337条款调查的原因浅析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应对337调查的策略 | 第25-30页 |
一、企业应对337条款的措施 | 第25-29页 |
二、政府在应对"337条款"中应发挥的作用 | 第29页 |
三、行业组织应对"337条款"的法律措施 | 第29-30页 |
第四节 337条款对中国法律体系的借鉴 | 第30-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