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9-21页 |
·苜蓿简介 | 第9页 |
·紫花苜蓿复合体的概念及杂花苜蓿的特点 | 第9-10页 |
·中国苜蓿种质资源的分布及生态类型划分 | 第10-11页 |
·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苜蓿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研究 | 第11-12页 |
·苜蓿种质资源细胞学研究 | 第12-13页 |
·苜蓿种质资源生化标记研究 | 第13-14页 |
·苜蓿种质资源分子水平研究 | 第14-15页 |
·苜蓿种质资源病害研究 | 第15-19页 |
·我国苜蓿生产中存在的几种主要苜蓿病害 | 第16-18页 |
·苜蓿种质资源抗病性的分子标记研究 | 第18-19页 |
·苜蓿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杂花苜蓿SRAP-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及引物筛选 | 第21-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材料 | 第22页 |
·DNA提取 | 第22页 |
·PCR反应因素水平的确定与正交表的设计 | 第22-23页 |
·SRAP反应 | 第23-24页 |
·循环次数与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24页 |
·苜蓿SRAP标记引物筛选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5页 |
·各因素对PCR反应影响的差异分析 | 第25-26页 |
·因素内各水平对PCR结果的影响 | 第26-28页 |
·循环次数与退火温度对PCR结果的影响 | 第28-29页 |
·苜蓿SRAP标记引物筛选 | 第2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9-32页 |
·影响杂花苜蓿SRAP-PCR扩增的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不同分析方法比较 | 第30页 |
·展望 | 第30-32页 |
3 杂花苜蓿种质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32-4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2-34页 |
·植物材料 | 第32-33页 |
·DNA提取 | 第33页 |
·SRAP反应 | 第33页 |
·电泳检测 | 第33页 |
·数据统计及分析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供试材料SRAP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 第34-35页 |
·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35页 |
·供试材料基于NEI-LI(DICE)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 | 第35-36页 |
·主成分(PAC)分析 | 第36-37页 |
·杂花苜蓿材料遗传基础分析 | 第37-3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8-40页 |
·SRAP标记扩增多态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8页 |
·SRAP标记特点及其在草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发展前景 | 第38-40页 |
4 杂花苜蓿种质抗病性的SRAP标记分析 | 第40-5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0-43页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杂花苜蓿匍柄霉叶斑病抗性评价 | 第40-41页 |
·杂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性评价 | 第41-42页 |
·SRAP标记分析 | 第42-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1页 |
·杂花苜蓿匍柄霉叶斑病抗性评价结果 | 第43-44页 |
·杂花苜蓿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性评价结果 | 第44-46页 |
·杂花苜蓿种质抗病性与遗传多样性之间的联系 | 第46-48页 |
·杂花苜蓿种质抗匍柄霉叶斑病的SRAP标记分析 | 第48-49页 |
·杂花苜蓿种质抗根腐病的SRAP标记分析 | 第49-5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1-54页 |
·杂花苜蓿种质的抗病性及其与起源的关系 | 第51-52页 |
·苜蓿种质资源抗病性SRAP标记分析特征 | 第52页 |
·所获得的分子标记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 第52-54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4-56页 |
·苜蓿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54页 |
·SRAP标记扩增多态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4页 |
·杂花苜蓿种质的抗病性评价结果 | 第54页 |
·苜蓿种质资源抗病性SRAP标记分析 | 第54-55页 |
·杂花苜蓿种质的抗病性与遗传背景的关系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