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个性化学习的体感计算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引言 | 第12页 |
·体感计算的提出 | 第12-14页 |
·个性化学习的兴起 | 第14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14-15页 |
·全文的组织 | 第15-17页 |
第2章:外在行为的认知理论 | 第17-29页 |
·行为认知的研究概述 | 第17-19页 |
·行为主义 | 第19-20页 |
·身体运动的行为特征 | 第20-22页 |
·运动行为符号 | 第22-28页 |
·行为符号性 | 第23-24页 |
·手势符号 | 第24-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情感计算方法与模型 | 第29-51页 |
·情感计算的研究现状 | 第29-37页 |
·情感计算的方法 | 第37-42页 |
·情感的分类 | 第37-39页 |
·情感计算的流程 | 第39页 |
·情感信号的获取 | 第39-42页 |
·情感计算的模型 | 第42-50页 |
·基于认知机制的情感合成模型 | 第42-44页 |
·基于非认知机制的情感合成模型 | 第44-47页 |
·情感合成的应用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体验性认知与个性化学习 | 第51-76页 |
·人体运动与体验性认知 | 第51-55页 |
·人体运动的含义 | 第51-52页 |
·身体运动智能 | 第52-53页 |
·体语的体验性认知 | 第53-54页 |
·手语的体验性认知 | 第54-55页 |
·体验性认知与艺术感知学习 | 第55-62页 |
·艺术感知与身体感觉 | 第55-56页 |
·艺术行为的符号性 | 第56-61页 |
·艺术教育与身体感觉 | 第61-62页 |
·个性化学习 | 第62-65页 |
·个性化学习的含义 | 第63-64页 |
·个性化电子学习 | 第64-65页 |
·面向儿童的创造性体验 | 第65-75页 |
·早期教育和儿童思维发展 | 第66-69页 |
·创造性体验的意义 | 第69-72页 |
·面向水墨画学习的创造性体验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运动感知与行为计算 | 第76-102页 |
·运动感知技术的发展概述 | 第76-81页 |
·人体运动的跟踪识别 | 第81-92页 |
·跟踪方式的对比与选择 | 第81-85页 |
·常用的运动传感器件 | 第85-87页 |
·运动数据的实时获取 | 第87-92页 |
·运动数据与体感信号的配准 | 第92-93页 |
·人体运动信号的特征提取 | 第93-94页 |
·手势运动识别 | 第94-101页 |
·手势交互 | 第94-95页 |
·三维符号输入 | 第95-97页 |
·手势识别 | 第97-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6章:体感计算与体感交互 | 第102-117页 |
·体感交互模型的概述 | 第102-106页 |
·体感交互的概念模型 | 第102-103页 |
·体感交互的特点 | 第103-104页 |
·基于运动感知的体感交互模型 | 第104-106页 |
·人的行为体验模型 | 第106-113页 |
·体感交互的虚拟化身 | 第113-115页 |
·体感计算的框架模型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7章:基于体感计算的个性化学习----书空临摹 | 第117-129页 |
·关于书空临摹的交互模型 | 第118-119页 |
·书空手势的设计与识别 | 第119-122页 |
·基于用户输入差异的笔画变形 | 第122-123页 |
·可用性分析 | 第123-128页 |
·操作绩效 | 第125-126页 |
·用户体验 | 第126-127页 |
·满意度 | 第127-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8章:总结和展望 | 第129-132页 |
·本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129页 |
·本文主要贡献 | 第129-130页 |
·未来的研究工作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