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 言 | 第11-31页 |
·背景和意义 | 第11-16页 |
·封装发展和趋势 | 第11-15页 |
·面临的挑战 | 第15-16页 |
·封装中的布线 | 第16-18页 |
·衬底布线问题及现状 | 第18-20页 |
·平面布线的需求 | 第18-19页 |
·衬底布线的现状 | 第19-20页 |
·相关布线算法综述 | 第20-29页 |
·橡皮筋(rubber-band)布线算法 | 第20-22页 |
·Density-Algorithm 布线算法 | 第22-23页 |
·基于贯穿链表的布线算法 | 第23-25页 |
·基于通孔分配的布线算法 | 第25-26页 |
·基于网络流的布线算法 | 第26-28页 |
·BoxRouter 布线算法 | 第28页 |
·基于拥挤协商(Negotiated Congestion)的布线 | 第28-29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9-31页 |
第2章 封装衬底拓扑布线的模型和数据平台 | 第31-44页 |
·OpenAccess 数据平台 | 第31-35页 |
·数据平台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 第31-33页 |
·OpenAccess 的优势 | 第33-34页 |
·OpenAccess 的组成 | 第34-35页 |
·布线问题形式化 | 第35-40页 |
·基于矩形网格的总体布线图 | 第35-37页 |
·基于三角剖分的衬底拓扑布线 | 第37-40页 |
·end-zone 模型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芯片上快速可布性分析算法 | 第44-61页 |
·背景和相关工作 | 第44-46页 |
·基于组合模型的走线概率预估 | 第46-52页 |
·两端线网 | 第46-51页 |
·多端线网 | 第51-52页 |
·实际布线 | 第52-55页 |
·贪婪与概率选择策略 | 第52页 |
·环的避免与线段的重用策略 | 第52-53页 |
·算法描述 | 第53-55页 |
·实验结果 | 第55-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第4章 基于动态推动的封装衬底拓扑布线算法 | 第61-80页 |
·背景和相关工作 | 第61-62页 |
·动态推动(dynamic pushing) | 第62-64页 |
·算法 | 第64-76页 |
·算法概览 | 第64-66页 |
·动态寻路子算法ADS*概览 | 第66-68页 |
·基于动态推动的ADS*算法 | 第68-71页 |
·灵活通孔交错(flexible via-staggering) | 第71-74页 |
·重排序策略 | 第74-76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第5章 拥挤驱动的封装衬底拓扑布线算法 | 第80-102页 |
·背景和相关工作 | 第80-81页 |
·基于拥挤协商的封装衬底拓扑布线 | 第81-83页 |
·拥挤协商的方法 | 第82-83页 |
·基于拥挤协商的ADS*算法 | 第83页 |
·封装衬底拓扑布线中扩散驱动的拥挤消除算法 | 第83-96页 |
·典型案例 | 第84-86页 |
·平面扩散 | 第86-95页 |
·垂直扩散 | 第95-96页 |
·实验结果 | 第96-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全文的总结 | 第102-104页 |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2-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