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在福州市部分企业的调查为例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1 导言第15-23页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5-18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8-20页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第18-19页
     ·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第19页
     ·农民工第19-20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0-22页
   ·创新之处第22-23页
2 文献回顾与述评第23-36页
   ·国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典理论第23-26页
     ·推拉理论第23-24页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第24页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第24-25页
     ·托达罗模型第25页
     ·乔根森模型第25-26页
   ·国内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市场现状的研究第26-35页
     ·劳动力转移的意义第26-27页
     ·劳动力转移意愿的研究第27页
     ·劳动力转移方式研究第27-28页
     ·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的研究第28-30页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第30-31页
     ·城乡劳动力市场现状与问题的研究第31-33页
     ·劳动力外出就业渠道的研究第33-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与进城就业途径第36-49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第36-37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第37-40页
   ·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的选择第40-48页
     ·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概述第40-43页
     ·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分布第43-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4 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的个人因素分析第49-69页
   ·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的个人因素的一般分析第49-62页
     ·年龄第49-51页
     ·性别第51-53页
     ·文化程度第53-55页
     ·婚姻状况第55-57页
     ·务工经历第57-58页
     ·社会资本第58-60页
     ·求职成本第60-62页
   ·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的个人特征的计量分析第62-67页
     ·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第62-64页
     ·模型选择与变量定义第64-65页
     ·统计结果第65-66页
     ·结论与讨论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5 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的厂商行为分析第69-80页
   ·基础理论第69-71页
     ·经济人假设理论第69页
     ·外部性理论第69-70页
     ·交易费用理论第70-71页
   ·厂商行为分析第71-78页
     ·厂商招聘方式第71-74页
     ·厂商的培训方式第74-76页
     ·厂商对劳动者权益的态度和行为第76-78页
   ·本章小结第78-80页
6 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的政府及社会中间机构行为分析第80-109页
   ·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析第80-87页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状态的形成第80-83页
     ·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第83-85页
     ·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影响第85-87页
   ·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的政府行为分析第87-100页
     ·劳务输出地政府部门的就业信息服务第87-91页
     ·劳务输出地政府对进城就业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与就业指导第91-95页
     ·劳务输入地政府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分析第95-100页
   ·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的社会中间机构行为分析第100-106页
     ·劳务派遣机构的服务行为分析第100-103页
     ·劳务输入地民办职业中介行为分析第103-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9页
7 不同的就业途径对农民工就业收益的比较分析第109-121页
   ·转移成本比较的理论分析第109-111页
   ·就业稳定性的比较第111-113页
   ·工资收入的比较第113-116页
   ·劳动权益保障的比较第116-118页
   ·职业发展道路的比较第118-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8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21-133页
   ·主要结论第121-123页
   ·政策建议第123-131页
     ·加快农村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第124-125页
     ·加大对农村进城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进城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第125-127页
     ·政府要担负起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责任第127-129页
     ·实行进城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平等的就业制度第129-130页
     ·提升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就业服务职能,整顿规范社会中间机构第130-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9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33-135页
   ·研究不足第133页
   ·研究展望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附录第148-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中政府规制与激励--基于福建省燃料乙醇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