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道教论文--宗派论文--全真道论文

早期全真道生命观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导论第8-14页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8-9页
        1.1.1 理论依据和意义第8-9页
        1.1.2 现实依据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12页
        1.3.1 研究思路第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第12-14页
        1.4.1 研究重点第12-13页
        1.4.2 研究难点第13页
        1.4.3 研究创新点第13-14页
2 全真道的创立及早期的发展第14-19页
    2.1 王重阳悟道与全真道的创立第14-15页
    2.2 全真诸子布道与全真道的发展第15-16页
    2.3 丘处机弘道与全真道的兴盛第16-19页
3 早期全真道生命观的理论渊源第19-30页
    3.1 道家生命哲学第19-21页
        3.1.1 老子的道体生命观第19-20页
        3.1.2 庄子的万物齐一论第20-21页
    3.2 传统道教生命哲学第21-22页
        3.2.1 天师道经箓学说第21页
        3.2.2 钟吕内丹学说第21-22页
    3.3 古代医学生命观第22-25页
        3.3.1 经络论第23-24页
        3.3.2 气化论第24-25页
    3.4 佛家生命哲学第25-27页
        3.4.1 因果轮回说第25-26页
        3.4.2 禅宗心性论第26-27页
    3.5 儒家生命哲学第27-30页
        3.5.1 天命——道德生命观第28页
        3.5.2 儒家心性论第28-30页
4 早期全真道生命观的内容第30-45页
    4.1 生命本原论第30-32页
        4.1.1 道生论:以道为本、修道自然第30-31页
        4.1.2 气化论:阴阳气化、合二为一第31-32页
    4.2 生命构成论第32-35页
        4.2.1 形神观:精气神俱、神统百形第33-34页
        4.2.2 身体观:四假凡躯、破假修真第34-35页
    4.3 生命修持论第35-42页
        4.3.1 堪破浮世、立志苦修第35-37页
        4.3.2 识心见性、清净无为第37-39页
        4.3.3 性命双修、先性后命第39-41页
        4.3.4 积功累行、功行双全第41-42页
    4.4 生命境界论第42-45页
        4.4.1 逍遥游第42-43页
        4.4.2 仙人观第43-45页
5 早期全真道生命观的思想特质第45-50页
    5.1 倡导三教圆融第45-47页
    5.2 重视现实生命第47-50页
6 早期全真道生命观的当代审视第50-55页
    6.1 早期全真道人的发展的价值第50-52页
        6.1.1 热爱生命与回归本然第50-51页
        6.1.2 太平盛世与理想人格第51-52页
    6.2 早期全真道生命观的历史局限第52-55页
        6.2.1 单向度的精神生活第52-53页
        6.2.2 乌托邦的神仙世界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后记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卐”符的宗教原始寓意及其它
下一篇:中国哲学视域下的丘处机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