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转台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4页 |
·课题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第14-16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转台伺服系统总体设计 | 第18-24页 |
·引言 | 第18页 |
·转台伺服系统的组成 | 第18-20页 |
·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9页 |
·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19-20页 |
·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20页 |
·伺服系统元件的选型 | 第20-22页 |
·电机的选型 | 第20-21页 |
·位置检测元件的选型 | 第21-22页 |
·直流力矩电机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电机正反转控制技术 | 第22页 |
·电机PWM 控制原理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转台伺服系统控制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 第24-42页 |
·引言 | 第24页 |
·转台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26-30页 |
·转台系统的模糊 PID 控制算法的设计 | 第30-40页 |
·精确值的模糊化 | 第31-34页 |
·模糊控制规则设计 | 第34-35页 |
·模糊控制表的计算 | 第35-39页 |
·输出比例因子的确定 | 第39-40页 |
·转台伺服控制系统MATLAB 仿真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转台伺服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2-54页 |
·引言 | 第42页 |
·系统硬件部分总体设计 | 第42-43页 |
·TMS320F2812 核心电路板设计 | 第43-49页 |
·TMS320F2812 最小系统电路 | 第43-47页 |
·电源电路 | 第47页 |
·电平转换电路 | 第47-48页 |
·存储器扩展电路 | 第48页 |
·485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 第48-49页 |
·驱动电路板设计 | 第49-51页 |
·检测单元电路的设计 | 第51-52页 |
·pcb布局布线的优化设计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转台伺服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4-67页 |
·引言 | 第54页 |
·系统主程序设计 | 第54-55页 |
·DSP 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 第55-57页 |
·PWM 波生成程序设计 | 第57-58页 |
·位置检测程序设计 | 第58-60页 |
·模糊PID 控制算法程序设计 | 第60-62页 |
·实验调试及其结果分析 | 第62-67页 |
第6章 基于ARM9 嵌入式上位机平台的搭建 | 第67-77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系统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68-72页 |
·交叉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68页 |
·Bootloader 的编译和移植 | 第68-70页 |
·Linux 内核编译和移植 | 第70-71页 |
·根文件系统的构建移植 | 第71-72页 |
·触摸屏驱动程序的设计 | 第72-73页 |
·触摸屏的工作原理 | 第72页 |
·触摸屏驱动的开发 | 第72-73页 |
·嵌入式图形界面应用程序开发 | 第73-76页 |
·编程环境的建立 | 第73-74页 |
·编写图形界面程序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1 系统硬件电路板原理图 | 第85-86页 |
附录2 敷铜之后四层电路板pcb图 | 第86-87页 |
附录3 四层电路板和ARM 实物 | 第87-88页 |
附录4 求取模糊控制表源代码 | 第88-93页 |
附录5 qt 图形界面开发的源代码 | 第93-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