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豆期货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大豆期货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论文研究路线 | 第17-19页 |
2 大豆期货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大豆期货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大豆期货 | 第19页 |
·大豆期货合约 | 第19-20页 |
·大豆期货市场 | 第20页 |
·大豆期货实物交割制度 | 第20页 |
·大豆期货相关理论 | 第20-26页 |
·价格发现功能 | 第20-21页 |
·规避风险功能 | 第21-23页 |
·大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关联度理论 | 第23-26页 |
3 黑龙江省大豆期货发展现状 | 第26-30页 |
·黑龙江省大豆期货市场组成要素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黑龙江省主要大豆期货公司 | 第26页 |
·黑龙江省大豆期货交易者 | 第26-27页 |
·黑龙江省利用大豆期货的程度 | 第27-30页 |
4 黑龙江省大豆期货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缺乏大豆期货价格信息传递机制 | 第30页 |
·大豆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 | 第30-31页 |
·大豆期货交易效率低 | 第31-34页 |
·交易主体规模小、结构不协调 | 第31-32页 |
·中介机构发育不良 | 第32页 |
·大豆现货与大豆期货不对接 | 第32-34页 |
5 黑龙江省大豆期货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0页 |
·期货市场因素 | 第34-38页 |
·期货交易主体规模与结构 | 第34-35页 |
·期货合约设计 | 第35-36页 |
·期货交易、交割制度 | 第36-37页 |
·保证金制度 | 第37-38页 |
·现货市场因素 | 第38-40页 |
·市场整合程度 | 第38页 |
·市场基础设施 | 第38-40页 |
6 黑龙江省大豆期货价格、现货价格关系分析 | 第40-53页 |
·研究方法 | 第40-44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40-42页 |
·辅助计量分析方法 | 第42-44页 |
·大豆期货与大豆现货价格关系分析 | 第44-51页 |
·大豆期货与现货价格相关性分析 | 第44-46页 |
·大豆期货价格的有效性分析 | 第46-49页 |
·大豆期货与现货价格间的引导关系分析 | 第49-51页 |
·大豆期货与现货价格关系分析总结 | 第51-53页 |
7 黑龙江省大豆期货发展构想 | 第53-56页 |
·指导思想 | 第53页 |
·因地制宜,适度发展 | 第53页 |
·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 | 第53页 |
·设计原则 | 第53-54页 |
·严格控制市场风险 | 第53-54页 |
·以农户利益为重 | 第54页 |
·保障民族大豆产业 | 第54页 |
·内容 | 第54-56页 |
·降低大豆期货市场准入门槛 | 第54页 |
·调整大豆期货合约交易单位 | 第54-55页 |
·采取滚动交割制度 | 第55页 |
·构建“农户+企业+订单+政府扶持”的产种销模式 | 第55-56页 |
8 黑龙江省发展大豆期货的对策建议 | 第56-61页 |
·积极培育两个市场、强化三个主体 | 第56页 |
·提高大豆期货市场交易效率 | 第56-58页 |
·培养结构合理、规模适中的大豆期货交易主体 | 第56-57页 |
·促进新品种合约的开发 | 第57-58页 |
·采取滚动交割制度 | 第58页 |
·进一步加强对大豆期货市场监管力度 | 第58页 |
·完善大豆现货市场建设 | 第58-59页 |
·完善期货市场政策环境 | 第59-61页 |
·完善大豆期货信息传导机制 | 第59-60页 |
·发挥政府职能推动大豆期货市场健康发展 | 第60-61页 |
9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