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2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5-20页 |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8-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及全文逻辑框架 | 第20-22页 |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22-31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性质和类型 | 第22-24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性质 | 第22-23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类型 | 第23-24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 | 第24页 |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 第24-25页 |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程度 | 第25页 |
·相关法规政策 | 第25-26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战略地位 | 第26-27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 第26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保障民生的战略举措 | 第26-27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缩小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别 | 第27页 |
·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农村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第28-29页 |
·区域经济理论 | 第29-31页 |
3 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分析 | 第31-44页 |
·国际金融危机对黑龙江省农民工就业的负面影响 | 第31-35页 |
·农民工就业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主要表现 | 第31-33页 |
·金融危机对黑龙江省农民工就业影响较小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措施 | 第35-39页 |
·制定和实施返乡农民工就业的法规政策 | 第35页 |
·及时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方向 | 第35-36页 |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 | 第36-37页 |
·为农民工转移就业组织劳务对接活动 | 第37-38页 |
·加强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和管理 | 第38-39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成就 | 第39-41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产业分布逐渐好转 | 第39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地域分布趋于合理 | 第39-40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城镇分布符合省情 | 第40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 | 第40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职业种类有所提升 | 第40-41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41-44页 |
·用工需求量仍然偏少 | 第41页 |
·农民工就业能力仍旧较差 | 第41-42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度障碍仍未消除 | 第42页 |
·农民工返乡创业困难重重 | 第42-44页 |
4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及其经验借鉴 | 第44-50页 |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 | 第44-48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略有扩大但增幅放缓 | 第44-45页 |
·转移劳动力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 第45-46页 |
·省外转移继续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 | 第46-47页 |
·农民工劳务收入明显增长但存在差别 | 第47页 |
·转移劳动力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和贸易餐饮业 | 第47页 |
·以"候鸟式"转移流动为主 | 第47-48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 第48页 |
·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经验借鉴 | 第48-50页 |
·减轻金融危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冲击 | 第48页 |
·尽力增加本地就业容量 | 第48-49页 |
·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 | 第49-50页 |
5 黑龙江省继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 | 第50-57页 |
·认清国内外经济形势,明确转移就业的任务 | 第50-51页 |
·认清国内外经济形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 第50-51页 |
·明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 | 第51页 |
·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 | 第51-53页 |
·确保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的质量 | 第51-52页 |
·建立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联动机制 | 第52页 |
·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提供资金保障 | 第52页 |
·扩大"龙哥龙妹"劳务品牌的影响力 | 第52-53页 |
·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对接活动 | 第53-54页 |
·开展劳务输出对接的主要措施 | 第53页 |
·推进整乡整村转移和成建制输出 | 第53-54页 |
·积极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程 | 第54页 |
·开辟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绿色通道" | 第54页 |
·拓展就地就近转移空间 | 第54页 |
·加强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和管理 | 第54-55页 |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输出的服务 | 第54-55页 |
·为推动农民工稳定就业提供有效服务 | 第55页 |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制度创新 | 第55-57页 |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 第55-56页 |
·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 第56页 |
·逐步建立农村劳动就业保障制度 | 第56-57页 |
6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件1 | 第62-67页 |
附件2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