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4页 |
1 前言 | 第14-28页 |
·引言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土壤和植物中的硼 | 第15-16页 |
·土壤中硼的分布和分类 | 第15页 |
·我国土壤中硼的现状 | 第15-16页 |
·硼在植物中的分布 | 第16页 |
·硼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 | 第16-20页 |
·硼与细胞壁 | 第17-18页 |
·硼与细胞膜 | 第18页 |
·硼与碳水化合物 | 第18-19页 |
·硼与激素 | 第19页 |
·硼与酚类 | 第19-20页 |
·硼与生殖发育 | 第20页 |
·硼在植物体中的转运 | 第20-25页 |
·硼的被动吸收 | 第20-21页 |
·硼与糖的共运输 | 第21-22页 |
·水通道介导的硼转运 | 第22-23页 |
·转运子介导的硼转运 | 第23-25页 |
·植物硼营养高效的研究 | 第25-28页 |
·植物硼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 | 第25页 |
·植物硼营养高效的机制 | 第25-26页 |
·甘蓝型油菜硼高效的研究 | 第26-28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30页 |
·研究意义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研究目标 | 第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3 硼高、低效品种的性状考察 | 第30-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植物材料和培养方法 | 第30页 |
·营养液培养试验的设计 | 第30-31页 |
·生理指标和硼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31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硼对甘蓝型油菜硼高、低效品种干重和根长的影响 | 第31-34页 |
·不同硼水平下,甘蓝型油菜硼高、低效硼累积和转运能力的差异 | 第34-36页 |
·讨论 | 第36-37页 |
4 甘蓝型油菜BnBOR1基因的克隆和分子进化 | 第37-95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37-40页 |
·植物材料 | 第37页 |
·菌株 | 第37页 |
·试剂和试剂盒 | 第37-40页 |
·核酸提取以及检测试剂 | 第37-38页 |
·基因克隆试剂及试剂盒 | 第38-39页 |
·Southern杂交试剂及试剂盒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40-63页 |
·植物材料的处理 | 第40页 |
·核酸的提取 | 第40-44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0-41页 |
·基因克隆的总RNA的提取 | 第41-42页 |
·总RNA中DNA的去除 | 第42页 |
·DNA和RNA浓度的测定和质量检验 | 第42-44页 |
·基因克隆 | 第44-54页 |
·逆转录RACE第一链cDNA合成 | 第44-45页 |
·5'-和3'-RACE | 第45-47页 |
·甘蓝型油菜BOR基因全长的分离 | 第47-48页 |
·BnBOR1-1a上游序列的分离 | 第48-50页 |
·甘蓝型油菜BOR基因PCR产物的连接转化和测序 | 第50-54页 |
·分子进化分析 | 第54-63页 |
·甘蓝型油菜BOR家族的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54-58页 |
·核酸和蛋白质序列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8-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90页 |
·总DNA和RNA的提取 | 第63-64页 |
·甘蓝型油菜硼转运子基因的克隆 | 第64-68页 |
·RNA逆转录成cDNA | 第64页 |
·甘蓝型油菜BOR基因3'-和5'-RACE末端克隆 | 第64-66页 |
·甘蓝型油菜BOR基因全长cDNA和基因组序列的克隆 | 第66-67页 |
·BnBOR1;1a上游序列的克隆 | 第67-68页 |
·分子进化分析 | 第68-90页 |
·Southern杂交鉴定甘蓝型油菜BOR基因数目 | 第68-70页 |
·芸薹族BOR1基因核酸序列的特点 | 第70-73页 |
·BnBOR1基因蛋白质序列的分析 | 第73-82页 |
·芸薹族BOR1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 | 第82-90页 |
·讨论 | 第90-95页 |
·基因家族成员的一些结构特征 | 第90-91页 |
·密码子和进化特征 | 第91-92页 |
·基因家族的进化关系 | 第92-95页 |
5 甘蓝型油菜硼转运子基因的表达和定位 | 第95-11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5-105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95-96页 |
·植物材料 | 第95页 |
·试剂和试剂盒 | 第95-96页 |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96-105页 |
·植物材料的处理 | 第96页 |
·核酸的提取 | 第96-98页 |
·BnBOR1的表达分析 | 第98-102页 |
·硼转运子基因的定位 | 第102-10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5-111页 |
·RNA的质量 | 第105页 |
·表达分析 | 第105-107页 |
·苗期缺硼诱导表达 | 第105-106页 |
·组织特异性表达 | 第106-107页 |
·硼转运子基因在遗传连锁图谱上的定位 | 第107-111页 |
·硼转运子基因定位 | 第107-108页 |
·硼转运子基因与硼相关QTLs | 第108-111页 |
·讨论 | 第111-11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13-117页 |
·总结 | 第113-114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14-115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15-116页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附录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