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2-13页 |
| ·专业与职业 | 第12页 |
| ·专业化的含义和标准 | 第12-13页 |
| ·学生工作及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 | 第13页 |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 ·社会分工理论 | 第15-16页 |
| ·大众化理论 | 第16页 |
| ·美国高校的学生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2章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8-30页 |
|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发展历程 | 第18-22页 |
| ·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步形成时期(1949—1965) | 第18-19页 |
| ·文化大革命中的停滞时期(1966—1977) | 第19-20页 |
| ·伴随改革开放的重新确立、发展时期(1978—1999) | 第20-21页 |
| ·2000 年后的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 | 第21-22页 |
|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现状 | 第22-23页 |
|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存在问题分析 | 第23-25页 |
| ·人员规模较小.缺乏系统化的培训学习 | 第23-24页 |
| ·缺乏职业准入制度,业内发展机制不健全 | 第24-25页 |
| ·理论研究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 第25页 |
| ·专业化发展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突破点 | 第25-28页 |
| ·专业化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 第25-26页 |
| ·专业化促进大学生的个人发展 | 第26-27页 |
| ·专业化有利于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 第27-28页 |
| ·专业化有利于学生工作队伍自身的提升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3章 美国、英国及香港地区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 第30-40页 |
| ·美国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 第30-33页 |
| ·美国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历程 | 第30页 |
| ·美国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特点 | 第30-33页 |
| ·英国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 第33-35页 |
| ·英国学生工作队伍发展的历程 | 第33-34页 |
| ·英国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特点 | 第34-35页 |
| ·我国香港地区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 第35-37页 |
| ·香港学生工作队伍发展的历程 | 第35-36页 |
| ·香港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特点 | 第36-37页 |
| ·美国、英国和我国香港地区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启示 | 第37-39页 |
| ·转变学生工作的工作理念 | 第37-38页 |
| ·健全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 第38页 |
| ·建立学生工作协会组织 | 第38-39页 |
|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探析 | 第40-48页 |
| ·建立学生工作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其素质 | 第40-41页 |
| ·职业准入制度的涵义及意义 | 第40页 |
| ·职业准入制度的确立 | 第40-41页 |
| ·强化学生工作队伍的培训,不断的提高学生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 第41-43页 |
| ·学生工作队伍培训的重要性 | 第41-42页 |
| ·培训的方式、方法 | 第42页 |
| ·培训内容及培训实效的保障 | 第42-43页 |
| ·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业内发展机制,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 第43-45页 |
| ·激励机制的作用 | 第43页 |
| ·激励机制的完善 | 第43-44页 |
| ·完备的业内发展机制 | 第44-45页 |
| ·加强学生工作的学科建设,为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提供理论支持 | 第45-47页 |
| ·学生工作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 第45页 |
| ·学生工作学科建设的措施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