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研究现状 | 第12-26页 |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施工技术现状 | 第12-15页 |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模型试验现状 | 第15-17页 |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机理和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 | 第22-24页 |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近期研究热点 | 第24-26页 |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在国内规范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真空荷载下的渗透试验研究 | 第29-43页 |
| ·引言 | 第29-30页 |
| ·室内试验的研究思路和方案 | 第30-35页 |
| ·研究背景 | 第30页 |
| ·技术方案 | 第30-32页 |
| ·实验仪器简介 | 第32-33页 |
| ·渗透系数测试原理 | 第33-34页 |
| ·试验步骤 | 第34-35页 |
| ·室内试验 | 第35-42页 |
| ·试件制备及观测方法 | 第35-36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9页 |
| ·渗透系数变化对固结速率的影响 | 第39-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机理现场试验研究 | 第43-67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试验现场概况 | 第43-45页 |
| ·工程概况 | 第43-44页 |
|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44-45页 |
| ·现场检测与试验方案 | 第45-50页 |
| ·测试元件的布设 | 第47-50页 |
| ·现场检测与试验方案 | 第50页 |
| ·现场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66页 |
| ·地基沉降分析 | 第50-55页 |
| ·地基水平位移分析 | 第55-59页 |
| ·真空度变化的分析 | 第59-64页 |
| ·孔隙水压力变化分析 | 第64页 |
| ·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分析 | 第64-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四章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机理与沉降预测 | 第67-87页 |
| ·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机理的探讨 | 第67-76页 |
| ·非饱和土力学简介 | 第67-68页 |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中渗透系数的探讨 | 第68-72页 |
| ·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机理的探讨 | 第72-76页 |
| ·真空预压加固机理的模型分析 | 第76-80页 |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地基沉降的预测 | 第80-86页 |
| ·灰色模型简介 | 第80-81页 |
| ·地基沉降预测断面以及数据的选取 | 第81-82页 |
| ·灰色模型预测结果与分析 | 第82-86页 |
| ·小结 | 第86-87页 |
| 第五章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有限元分析 | 第87-103页 |
| ·土体固结的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87-99页 |
| ·饱和土固结的有限元理论基础 | 第87-91页 |
| ·非饱和土中非稳态渗流固结的分析 | 第91-97页 |
| ·ABAQUS中渗流与变形耦合分析 | 第97-99页 |
| ·砂井固结排水有限元分析应用中的问题 | 第99-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3页 |
| 第六章 基于ABAQUS的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分析 | 第103-119页 |
| ·计算模型的概况 | 第103-106页 |
| ·计算模型的材料参数 | 第103页 |
| ·计算模型的计算范围 | 第103-104页 |
| ·有限元网格、载荷步和边界条件 | 第104-105页 |
| ·有限元模型中的材料本构关系 | 第105-106页 |
| ·不同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106-107页 |
| ·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107-117页 |
| ·路基和地基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第107-110页 |
| ·路基的剖面沉降 | 第110-112页 |
| ·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规律 | 第112-115页 |
| ·有效应力的分布规律 | 第115-116页 |
| ·周围环境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 ·小结 | 第117-119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2页 |
| ·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119-120页 |
| ·本文的主要创新 | 第120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20-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 致谢 | 第130-13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