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 第12-16页 |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16-26页 |
| ·核心概念 | 第16-22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16-19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第19-20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 第20-21页 |
| ·政府责任 | 第21-22页 |
| ·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 ·公共利益理论 | 第22-23页 |
| ·责任政府理论 | 第23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加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政府责任分析 | 第26-30页 |
| ·地方政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27页 |
| ·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改善"软环境",推动地方经济建设 | 第26-27页 |
| ·保护与传承有益于提高民众素质,推动地方精神文明建设 | 第27页 |
| ·保护与传承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 第27页 |
| ·以人为本: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 ·对人的保护 | 第28页 |
| ·尊重人(相关民众)的现实需求 | 第28页 |
| ·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理依据 | 第28-30页 |
| ·地方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理基础 | 第28页 |
| ·地方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案例分析: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第30-35页 |
| ·吴江"芦墟山歌"介绍 | 第30-31页 |
| ·基本内容 | 第30-31页 |
| ·艺术特征 | 第31页 |
| ·主要价值 | 第31页 |
| ·芦墟山歌历史发展进程 | 第31-32页 |
| ·古代芦墟山歌的演变 | 第31-32页 |
| ·近代以来芦墟山歌的发展 | 第32页 |
| ·"芦墟山歌"的保护与传承 | 第32-33页 |
| ·搭建平台,建立专门保护机构 | 第32页 |
| ·指定对象,确立专业传承队伍 | 第32页 |
| ·保护作品,强化学者队伍建设 | 第32-33页 |
| ·实施传承与研究工作 | 第33页 |
| ·芦墟山歌在保护与传承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 第33-35页 |
| ·传唱受众萎缩 | 第33-34页 |
| ·保护资金不足 | 第34页 |
| ·时代新作缺乏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责任 | 第35-40页 |
| ·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价值 | 第35-36页 |
| ·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 | 第35页 |
| ·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价值 | 第35-36页 |
| ·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 | 第36-38页 |
|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保护 | 第36-37页 |
|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间接保护 | 第37-38页 |
| ·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不足 | 第38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费保障不够 | 第38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社会力量支持 | 第38页 |
|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政府责任缺失 | 第38-40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归属不明确 | 第39页 |
| ·弥补交换机制的缺陷中的地方政府责任缺失 | 第39页 |
| ·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度"的缺失 | 第39-40页 |
|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强化政府责任的对策建议 | 第40-45页 |
|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 | 第40-41页 |
| ·地方政府动员学者参与科学研究 | 第40-41页 |
| ·保护需要科学研究和充分论证 | 第41页 |
| ·地方政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 | 第41-42页 |
| ·提高全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 第41-42页 |
| ·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 第42页 |
| ·地方政府吸引社团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第42-43页 |
| ·社会单位的参与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 第42-43页 |
| ·社团组织的参与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 第43页 |
| ·社团的职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体现 | 第43页 |
| ·地方政府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 | 第43-45页 |
| ·增加地方政府保护经费 | 第43-44页 |
| ·拓展保护经费来源渠道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卷内备考表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