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16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页 |
·研究的内容及主要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理论 | 第16-23页 |
·农产品理论 | 第16-19页 |
·农产品的定义 | 第16-17页 |
·农产品的分类 | 第17-19页 |
·农产品物流理论 | 第19-21页 |
·农产品物流的定义 | 第19-20页 |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 第20页 |
·传统的农产品物流 | 第20-21页 |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理论 | 第21-23页 |
3. 湖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 | 第23-24页 |
·湖北省农产品开展电子商务物流的环境 | 第24-26页 |
·政策环境 | 第24-25页 |
·交通环境及物流设施 | 第25-26页 |
·电子商务及物流人才素质 | 第26页 |
·电子商务环境下湖北省农产品物流的体系构建 | 第26-28页 |
·电子商务环境下湖北省农产品物流的运作模式 | 第28-32页 |
·自营物流 | 第28-30页 |
·第三方物流 | 第30-32页 |
4. 湖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问题分析 | 第32-35页 |
·农产品电子商务环境问题 | 第32页 |
·农产品网络信息化程度低 | 第32页 |
·供需双方之间缺乏互信机制 | 第32页 |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问题 | 第32-34页 |
·农产品缺少标准化控制 | 第32-33页 |
·专业化农产品物流设施不足 | 第33页 |
·网络及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 第33页 |
·流通环节结构松散 | 第33-34页 |
·意识与人才问题 | 第34-35页 |
·农村电子商务意识不高 | 第34页 |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缺乏专业人才 | 第34-35页 |
5. 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湖北省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议与对策 | 第35-39页 |
·改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大环境 | 第35-37页 |
·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 第35页 |
·大力宣传农产品电子商务优势 | 第35页 |
·着力发展农村信息网络及物流基础设施 | 第35-36页 |
·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信用体系 | 第36页 |
·构建农产品统一质量认证体系 | 第36-37页 |
·改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方式 | 第37-38页 |
·分类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 | 第37页 |
·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 第37页 |
·加强物流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 | 第37-38页 |
·简化物流环节,促进物流主体紧密联系 | 第38页 |
·树立电子商务意识,培养专业化人才 | 第38-39页 |
6. 湖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创新 | 第39-43页 |
·基于现有农产品网站的物流模式创新 | 第39-40页 |
·基于B2B电子商务网站的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 第39-40页 |
·基于B2C电子商务网站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 第40页 |
·基于参与农产品销售的主体的物流模式创新 | 第40-43页 |
·政府主导的地区间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 第40-41页 |
·物流中心(批发市场)主导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 第41-43页 |
7. “产销直达”的“零距离”农产品B2C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武汉家事易生鲜速递 | 第43-49页 |
·企业概述 | 第43-44页 |
·电子商务战略及运营模式 | 第44-45页 |
·电子商务品牌战略 | 第44页 |
·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 第44-45页 |
·电子商务经营特色 | 第45页 |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 第45-47页 |
·一体化产业链的“产销直达”模式(理论基础) | 第46页 |
·“农超对接”的新形式——“农宅对接”(实现方式) | 第46页 |
·“电子菜箱”无人交付式终端物流模式(实现手段) | 第46-47页 |
·案例启示 | 第47-49页 |
8.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