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三)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第一章 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内涵及价值 | 第19-27页 |
第一节 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内涵 | 第19-22页 |
一、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二、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 第20-21页 |
三、当前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结构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 | 第22-23页 |
一、德育工作目标 | 第22-23页 |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 | 第23页 |
三、法治宣传教育目标 | 第23页 |
第三节 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价值 | 第23-24页 |
一、构建校园法治文化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基础 | 第24页 |
二、构建校园法治文化是实现和谐校园关系的必由之路 | 第24页 |
三、构建校园法治文化是确保校园安全的有力保证 | 第24页 |
第四节 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主体 | 第24-27页 |
一、学校 | 第25页 |
二、教师 | 第25页 |
三、学生 | 第25-26页 |
四、家庭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调查分析 | 第27-42页 |
第一节 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发展历程 | 第27-29页 |
一、积极构建依法执教的法律环境 | 第27-28页 |
二、进一步加快依法治校步伐 | 第28页 |
三、法治教育被列入全省中小学教学计划 | 第28页 |
四、法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内容体系 | 第28-29页 |
五、大力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 | 第29页 |
第二节 河南省中小学生对法治认识状况 | 第29-33页 |
一、中小学生对法治知识的认知状况 | 第29-30页 |
二、中小学生对法治意识的认知状况 | 第30页 |
三、中小学生对法治情感的认知状况 | 第30-31页 |
四、中小学生对法治行为的认知状况 | 第31-32页 |
五、中小学生对法治能力的认知状况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载体状况 | 第33-35页 |
一、法治教育课程载体状况 | 第33-34页 |
二、校园设备硬件载体状况 | 第34-35页 |
三、校园文化软件载体状况 | 第35页 |
第四节 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制度机制状况 | 第35-39页 |
一、制度建设状况 | 第36页 |
二、 经费保障情况 | 第36-37页 |
三、 师资配备情况 | 第37页 |
四、 课程设置情况 | 第37-38页 |
五、法治活动情况 | 第38-39页 |
第五节 河南省中小学生权利救济状况 | 第39-42页 |
一、学生权利救济状况 | 第39-40页 |
二、教师对学生权利受侵害的救济方式 | 第40页 |
三、家长对学生权利受侵害的救济方式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2-49页 |
第一节 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一、中小学生法治认知水平不高 | 第42页 |
二、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内容单一 | 第42-43页 |
三、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43页 |
四、中小学生的权利救济制度不完善 | 第43-44页 |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中反时代因素的阻碍 | 第44-45页 |
一、人治文化传统积淀 | 第44页 |
二、法治信仰的缺失 | 第44-45页 |
三、传统民俗习惯的沿袭 | 第45页 |
第三节 社会、学校及家庭外部环境的制约 | 第45-46页 |
一、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 第45页 |
二、学校教育投入的不足 | 第45-46页 |
三、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 | 第46页 |
第四节 应试教育体制弊端造成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一、应试教育使教师与学生不重视素质教育 | 第46-47页 |
二、应试教育阻碍学生更好适应法治社会 | 第47页 |
第五节 社会环境负面因素与中小学生自身条件制约 | 第47-49页 |
一、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存在盲区 | 第48页 |
二、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的差异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河南省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对策 | 第49-58页 |
第一节 教育理念上真正落实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 第49-51页 |
一、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 | 第49-50页 |
二、法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 第50页 |
三、显性法治教育与隐性法治教育相结合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建设机制上确保人、财、物保障机制落实到位 | 第51-53页 |
一、发挥中小学生主体作用 | 第51-52页 |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第52页 |
三、发挥管理者保障作用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教育载体上科学构建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体系 | 第53-56页 |
一、制度机制保障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 第53-54页 |
二、学科教学融进校园法治文化内容 | 第54页 |
三、法治宣传弘扬校园法治文化精神 | 第54-55页 |
四、专题教育深化校园法治文化教育 | 第55页 |
五、社会实践践行校园法治文化成果 | 第55-56页 |
第四节 管理主体上提高省级财政等统筹力度、缩小地域间差异 | 第56-58页 |
一、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制度创新 | 第56-57页 |
二、强化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责任落实 | 第57页 |
三、严格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绩效评估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7页 |
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调查问卷(学校卷) | 第62-64页 |
中小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