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1. 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5-21页 |
1.1 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5-16页 |
1.2 现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6-18页 |
1.3 古代医家对于本病的治疗 | 第18-19页 |
1.4 现代医家对于本病的治疗 | 第19-21页 |
2. 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研究 | 第21-29页 |
2.1 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 | 第21-25页 |
2.2 现代医学治疗 | 第25-2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9-43页 |
1. 研究病例来源 | 第29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9-30页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9页 |
2.2 中医分型诊断标准 | 第29页 |
2.3 痤疮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 第29-30页 |
3. 纳入标准 | 第30页 |
4. 排除标准 | 第30页 |
5. 治疗方法 | 第30-31页 |
6. 观察指标 | 第31页 |
6.1 中医痤疮皮损评分 | 第31页 |
6.2 痤疮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 Acne-QOL)评分 | 第31页 |
6.3 性激素水平 | 第31页 |
6.4 临床疗效 | 第31页 |
7. 统计学方法 | 第31-32页 |
8. 技术路线图 | 第32-33页 |
9. 结果 | 第33-43页 |
9.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第33页 |
9.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痤疮皮损评分比较 | 第33-34页 |
9.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痤疮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Acne-QOL)评分 | 第34-36页 |
9.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 第36-40页 |
9.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第40页 |
9.6 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3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43-55页 |
1. 冲任不调与痤疮的关系 | 第43-44页 |
2. 痤疮与性激素的相关性 | 第44-47页 |
2.1 雄激素与痤疮 | 第44-46页 |
2.2 雌激素的作用 | 第46-47页 |
2.3 孕酮的作用 | 第47页 |
3. 不同证型痤疮与性激素 | 第47-48页 |
4. 治疗原则选择 | 第48-49页 |
5. 组方原理 | 第49-51页 |
6. 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5页 |
6.1 焦虑与临床疗效分析 | 第51-53页 |
6.2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疗效分析 | 第53-55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55-56页 |
1. 结论 | 第55页 |
2. 问题与展望 | 第55-56页 |
第五部分 创新之处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70页 |
附录 | 第70-76页 |
1. Logist回归分析结果 | 第70-71页 |
2. 中医痤疮皮损评分 | 第71-72页 |
3. 痤疮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Acne-QOL) | 第72-73页 |
4. HAMD (17项)评分 | 第73-75页 |
5. 治疗前后对比照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