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结合微观探讨徐力教授“三段六辨”学术思想在胃癌中的运用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3-23页 |
1 中医对胃癌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1 胃癌的中医病名 | 第13页 |
1.2 中医宏观思路辨治胃癌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 中医微观思路辨治胃癌 | 第15页 |
2 胃癌西医诊断与治疗 | 第15-20页 |
2.1 胃癌西医诊断 | 第16-18页 |
2.2 西医治疗胃癌 | 第18-20页 |
3 数据挖掘简介 | 第20-21页 |
3.1 数据挖掘的定义 | 第20-21页 |
3.2 数据挖掘的任务 | 第21页 |
3.3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的运用 | 第21页 |
4 对比宏观思路与微观思路治疗胃癌的优劣势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徐力教授治疗胃癌的学术思想 | 第23-26页 |
1 学术思想缘起 | 第23页 |
2 学贯中与西,桃李遍天下 | 第23页 |
3 徐力教授“三段六辨”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形成 | 第23页 |
4 著书立说 | 第23-24页 |
5 “三段六辨”抗癌模式的内容 | 第24-26页 |
5.1 三段六辨中宏观部分 | 第24页 |
5.2 三段六辨中微观部分 | 第24-26页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6-5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2 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26页 |
2.2 纳入标准 | 第26页 |
2.3 排除标准 | 第26页 |
2.4 剔除标准 | 第26页 |
2.5 病案分期分型方法 | 第26-2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7-45页 |
4.1 性别频次频率分布 | 第27-28页 |
4.2 年龄段频次频率分布 | 第28页 |
4.3 病例入组分期分布 | 第28页 |
4.4 病例各期分布 | 第28页 |
4.5 分化程度分布 | 第28-29页 |
4.6 病理类型分布 | 第29页 |
4.7 治疗进程情况 | 第29页 |
4.8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 第29-31页 |
4.9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 第31-33页 |
4.10 病机内关联规则项集 | 第33-35页 |
4.11 药物内关联规则项集 | 第35-37页 |
4.12 病机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 第37-39页 |
4.13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第39-41页 |
4.14 病机与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第41-43页 |
4.15 常用药物归经表 | 第43-44页 |
4.16 常用药物性味表 | 第44-45页 |
5 讨论 | 第45-50页 |
5.1 本次数据挖掘的结论 | 第45-46页 |
5.2 对本次数据挖掘结果的讨论 | 第46-50页 |
5.3 数据挖掘对中医临床的意义 | 第50页 |
6 不足与展望 | 第50-51页 |
第四部分 病案分析 | 第51-57页 |
1 胃癌术后化疗伴残胃炎 | 第51-54页 |
2 低分化胃癌手术化疗 | 第54-57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72页 |
谢词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