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新型共价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37页
    1.1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第13-20页
        1.1.1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概况第13-15页
        1.1.2 功能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第15-17页
        1.1.3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方法第17-20页
    1.2 共价有机框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20-22页
        1.2.1 固相萃取第20-21页
        1.2.2 磁性固相萃取第21页
        1.2.3 固相微萃取第21-22页
    1.3 药物残留及其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技术第22-34页
        1.3.1 常见药物活性分成简介第25-27页
        1.3.2 药物活性成分前处理方法研究第27-32页
        1.3.3 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第32-34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4-37页
第2章 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第37-57页
    2.1 引言第37-38页
    2.2 实验部分第38-41页
        2.2.1 实验试剂第38页
        2.2.2 实验仪器第38页
        2.2.3 COF@PS-GMA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8-39页
        2.2.4 吸附动力学实验和静态吸附实验第39-40页
        2.2.5 基于COF@PS-GMA的注射器内固相萃取过程第40页
        2.2.6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40-4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1-55页
        2.3.1 COF@PS-GMA复合材料的表征第41-43页
        2.3.2 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第43-46页
        2.3.3 注射器内固相萃取条件优化第46-48页
        2.3.4 COF@PS-GMA复合材料的再生第48-49页
        2.3.5 d-μ-SPE-HPLC-UV方法学评价第49-54页
        2.3.6 实际样品检测第54-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3章 分子印迹共价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第57-79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实验部分第58-61页
        3.2.1 材料与仪器第58页
        3.2.2 样品收集和前处理第58页
        3.2.3 MICOF@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8-59页
        3.2.4 MICOF@SiO_2对布洛芬的吸附机理研究第59-60页
        3.2.5 分散固相萃取实验第60-61页
        3.2.6 液相色谱分析第61页
        3.2.7 方法验证第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78页
        3.3.1 MICOF@SiO_2的制备第61页
        3.3.2 MICOF@SiO_2的表征第61-63页
        3.3.3 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动力学第63-68页
        3.3.4 基于MICOF@SiO_2的固相萃取的条件优化第68-71页
        3.3.5 MICOF@SiO_2的选择性研究第71-72页
        3.3.6 d-μ-SPE-HPLC-UV方法学评价第72-77页
        3.3.7 实际样品检测第77-78页
    3.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4章 分子印迹离子共价有机框架复合纳米花的制备及应用第79-99页
    4.1 引言第79-80页
    4.2 实验部分第80-82页
        4.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第80页
        4.2.2 MI-IC-COF@SnO_2复合材料的合成第80-81页
        4.2.3 等温吸附实验第81-82页
        4.2.4 基于MI-IC-COF@SnO_2的分散固相萃取实验第82页
        4.2.5 液相色谱分析第82页
        4.2.6 方法验证第8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2-97页
        4.3.1 MI-IC-COF@SnO_2的表征第82-85页
        4.3.2 MI-IC-COF@SnO_2对布洛芬的吸附性能第85-90页
        4.3.3 选择性评价第90-93页
        4.3.4 萃取条件优化第93-94页
        4.3.5 d-μ-SPE-HPLC-UV方法学评价第94-95页
        4.3.6 实际样品检测第95-97页
    4.4 本章小结第97-99页
总结与展望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23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肥养分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及软件开发
下一篇:数字曲面浅浮雕布局优化及生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