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环境法的正当性:理论分析与基本维度 | 第19-47页 |
2.1 正当性概念的考察与分析 | 第19-26页 |
2.1.1 正当性之词源考察 | 第19-21页 |
2.1.2 正当性之语义分析 | 第21-23页 |
2.1.3 正当性与合法性 | 第23-26页 |
2.2 环境法的正当性之界定与分析 | 第26-36页 |
2.2.1 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 | 第26-29页 |
2.2.2 环境法是独立的部门法 | 第29-32页 |
2.2.3 环境法的正当性之基本界定 | 第32-34页 |
2.2.4 环境法的正当性高于其强制性 | 第34-36页 |
2.3 环境法的正当性之理论基础 | 第36-42页 |
2.3.1 自然法 | 第36-38页 |
2.3.2 分析实证主义法 | 第38-40页 |
2.3.3 社会法 | 第40-42页 |
2.4 环境法的正当性之基本维度 | 第42-47页 |
2.4.1 环境法的正当性之价值维度 | 第43-44页 |
2.4.2 环境法的正当性之形式维度 | 第44-45页 |
2.4.3 环境法的正当性之事实维度 | 第45页 |
2.4.4 环境法正当性三维度之间的关系 | 第45-47页 |
第三章 环境法的价值正当性 | 第47-68页 |
3.1 环境保护与环境正义 | 第47-51页 |
3.1.1 环境保护与正义的冲突 | 第47-49页 |
3.1.2 环境正义运动 | 第49-51页 |
3.2 环境正义与环境法的价值 | 第51-56页 |
3.2.1 环境正义的核心观点 | 第51-53页 |
3.2.2 环境正义是环境法的核心价值 | 第53-56页 |
3.3 环境正义视角下环境法的价值正当性审视 | 第56-68页 |
3.3.1 环境正义是环境伦理的新发展 | 第57-59页 |
3.3.2 环境正义的实质:分配的环境正义 | 第59-62页 |
3.3.3 环境正义:从伦理到法律 | 第62-65页 |
3.3.4 环境正义是环境法价值正当性的基石 | 第65-68页 |
第四章 环境法的形式正当性 | 第68-82页 |
4.1 环境法的形式 | 第68-73页 |
4.1.1 环境法的制定法形式 | 第68-71页 |
4.1.2 环境法律形式的规范化与系统化 | 第71-73页 |
4.2 制定各种环境法律形式的基本原则 | 第73-76页 |
4.2.1 法治原则 | 第73-74页 |
4.2.2 民主原则 | 第74-75页 |
4.2.3 科学性原则 | 第75-76页 |
4.3 环境法的形式正当性之不足 | 第76-82页 |
4.3.1 环境立法权的设定和行使的问题 | 第76-78页 |
4.3.2 环境立法程序的问题 | 第78-80页 |
4.3.3 环境法律内容的问题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环境法的事实正当性 | 第82-94页 |
5.1 事实维度在环境法正当性中的地位 | 第82-86页 |
5.1.1 环境法的实践观 | 第82-84页 |
5.1.2 环境法的事实正当性之界定与分析 | 第84-86页 |
5.2 环境法正当性的最终归宿 | 第86-89页 |
5.2.1 环境法律必须被信仰 | 第86-87页 |
5.2.2 环境法律信仰的含义 | 第87-88页 |
5.2.3 环境法律信仰是科学信仰 | 第88-89页 |
5.3 环境法的事实正当性之不足 | 第89-94页 |
5.3.1 环境法律信仰产生的核心要件 | 第89-91页 |
5.3.2 环境法律实施存在的问题 | 第91-94页 |
第六章 环境法正当性不足之弥补 | 第94-123页 |
6.1 环境法价值正当性不足之弥补 | 第94-107页 |
6.1.1 立法明确公民环境权 | 第94-97页 |
6.1.2 坚持和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 第97-101页 |
6.1.3 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正义实现机制 | 第101-104页 |
6.1.4 落实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 第104-107页 |
6.2 环境法形式正当性不足之弥补 | 第107-115页 |
6.2.1 规范环境立法权并保障其正当行使 | 第107-108页 |
6.2.2 进一步完善环境立法程序 | 第108-109页 |
6.2.3 增强环境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第109-115页 |
6.3 环境法事实正当性不足之弥补 | 第115-123页 |
6.3.1 弘扬法治精神 | 第115-117页 |
6.3.2 培育环境法律信仰 | 第117-118页 |
6.3.3 推进以环境法律实施为核心的环境法治建设 | 第118-121页 |
6.3.4 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 第121-123页 |
结语:环境治理走向良法善治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