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绩效评价 | 第19-20页 |
2.1.1 绩效评价定义 | 第19页 |
2.1.2 绩效评价方法 | 第19-20页 |
2.2 平衡计分卡基本理论 | 第20-22页 |
2.2.1 平衡计分卡概念基础 | 第20-21页 |
2.2.2 平衡计分卡构建原则及实施流程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LT锅炉制造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3-28页 |
3.1 公司概况 | 第23页 |
3.1.1 LT锅炉制造公司简介 | 第23页 |
3.1.2 LT锅炉制造公司经营情况介绍 | 第23页 |
3.2 公司层面绩效评价现状 | 第23-24页 |
3.3 LT锅炉制造公司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3.3.1 绩效评价方法没有与公司战略目标相结合 | 第24-25页 |
3.3.2 公司绩效评价未考虑非财务指标的作用 | 第25页 |
3.3.3 绩效评价指标中没有定性指标的设置 | 第25页 |
3.4 引入平衡计分卡绩效评级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5-27页 |
3.4.1 引入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3.4.2 引入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 第26-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LT锅炉制造公司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评价 | 第28-49页 |
4.1 LT锅炉制造公司战略目标确定与分析 | 第28-30页 |
4.1.1 LT锅炉制造公司所处环境分析 | 第28-29页 |
4.1.2 LT锅炉制造公司SWOT分析 | 第29页 |
4.1.3 明确LT锅炉制造公司战略目标 | 第29-30页 |
4.2 公司层面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与设计 | 第30-35页 |
4.2.1 财务维度绩效评价指标 | 第30-31页 |
4.2.2 客户维度绩效评价指标 | 第31页 |
4.2.3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绩效评价指标 | 第31页 |
4.2.4 学习与成长维度绩效评价指标 | 第31-32页 |
4.2.5 安全维度绩效评价指标 | 第32-33页 |
4.2.6 环境维度绩效评价指标 | 第33-35页 |
4.3 确定公司层面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 第35-41页 |
4.3.1 层次分析法对权重赋值方面的优势 | 第35页 |
4.3.2 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 第35-36页 |
4.3.3 构建并计算绩效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 第36-39页 |
4.3.4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 | 第39-40页 |
4.3.5 绩效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的确定 | 第40-41页 |
4.4 公司层面绩效评价 | 第41-48页 |
4.4.1 确定绩效评价标准 | 第41-42页 |
4.4.2 绩效评价 | 第42-46页 |
4.4.3 公司层面绩效评价结果总结 | 第46-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LT锅炉制造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49-52页 |
5.1 完善绩效评价小组建设和管理 | 第49页 |
5.2 提高员工对平衡计分卡的认识 | 第49-50页 |
5.3 建立平衡计分卡实施制度 | 第50页 |
5.4 加强信息沟通 | 第50-51页 |
5.5 提高公司文化建设水平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2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