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有色集团债券违约案例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1.2.1 债券违约风险研究 | 第10-11页 |
| 1.2.2 债券影响因素研究 | 第11-12页 |
| 1.2.3 债券违约处置研究 | 第12-13页 |
| 1.2.4 文献评述 | 第13页 |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5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4 本文的特色及不足 | 第15-16页 |
| 2 广西有色债券违约事件回顾 | 第16-21页 |
| 2.1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第16-17页 |
| 2.2 债券违约事件回顾 | 第17-19页 |
| 2.2.1 债券发行概况 | 第17-18页 |
| 2.2.2 债券违约过程 | 第18-19页 |
| 2.3 债券市场的反响 | 第19-21页 |
| 3 广西有色债券违约案例分析 | 第21-45页 |
| 3.1 监管层面 | 第21-23页 |
| 3.2 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影响分析 | 第23页 |
| 3.3 评级层面 | 第23-26页 |
| 3.3.1 评级规范性分析 | 第24-25页 |
| 3.3.2 评级结果对比分析 | 第25-26页 |
| 3.4 行业层面 | 第26-29页 |
| 3.5 公司层面 | 第29-42页 |
| 3.5.1 偿债能力分析 | 第29-33页 |
| 3.5.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3-35页 |
| 3.5.3 现金流分析 | 第35-38页 |
| 3.5.4 资产结构 | 第38-41页 |
| 3.5.5 负债结构 | 第41-42页 |
| 3.6 违约处置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 3.6.1 债券持有人会议分析 | 第42页 |
| 3.6.2 重整失败分析 | 第42-45页 |
| 4 广西有色债券违约案例启示 | 第45-50页 |
| 4.1 对融资人的启示 | 第45-46页 |
| 4.1.1 选择合理稳健的发展模式 | 第45-46页 |
| 4.1.2 保持合理的融资结构 | 第46页 |
| 4.2 对投资者的启示 | 第46-47页 |
| 4.2.1 关注产能过剩和不景气行业 | 第46页 |
| 4.2.2 关注发行人财务风险 | 第46-47页 |
| 4.2.3 消除“刚性兑付”的预期 | 第47页 |
| 4.3 对强化债券市场监管的启示 | 第47-50页 |
| 4.3.1 完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制度 | 第47-48页 |
| 4.3.2 统一监管规则 | 第48-49页 |
| 4.3.3 找准政府定位 | 第49-50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