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

基于二硫化钼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检测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6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二硫化钼材料的结构第10-11页
    1.3 二硫化钼材料的性质第11-12页
    1.4 二硫化钼的制备方法第12-16页
        1.4.1 液相超声剥离法第13-14页
        1.4.2 微机械剥离法第14页
        1.4.3 锂离子插层法第14-15页
        1.4.4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15页
        1.4.5 水热法第15-16页
    1.5 二硫化钼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第16-23页
        1.5.1 DNA生物传感器第17-18页
        1.5.2 蛋白质生物传感器第18-19页
        1.5.3 过氧化氢传感器第19-21页
        1.5.4 生物小分子电化学传感器第21-23页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3-26页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1.6.2 研究内容第24-26页
2 二硫化钼-金/铂纳米复合物的构建及对过氧化氢的检测研究第26-38页
    2.1 引言第26-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28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27-28页
        2.2.2 MoS_2的制备与表征第28页
        2.2.3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28页
        2.2.4 电化学测量方法第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7页
        2.3.1 MoS_2与MoS_2-Au/Pt的表征第28-31页
        2.3.2 MoS_2-Au/Pt@GCE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第31-32页
        2.3.3 MoS_2-Au/Pt@GCE传感器性能优化第32-33页
        2.3.4 MoS_2?Au/Pt@GCE的H_2O_2安培检测第33-35页
        2.3.5 干扰实验、重复性及稳定性第35-37页
        2.3.6 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第37页
    2.4 小结第37-38页
3 二硫化钼/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构建及对过氧化氢的检测研究第38-52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实验部分第38-41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38-40页
        3.2.2 MoS_2/rGO的制备与表征第40页
        3.2.3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40页
        3.2.4 电化学测量方法第40-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50页
        3.3.1 MoS_2/rGO复合材料的表征第41-43页
        3.3.2 MoS_2/rGO@GCE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第43-45页
        3.3.3 MoS_2/rGO@GCE传感器性能的优化第45-46页
        3.3.4 MoS_2/rGO@GCE的H_2O_2安培检测第46-48页
        3.3.5 干扰实验,重复性及稳定性第48-50页
        3.3.6 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第50页
    3.4 小结第50-52页
4 3D网状MoS_2/rGO原位生长纳米金复合物的构建及对抗坏血酸、多巴胺和尿酸的检测研究第52-72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实验部分第53-55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53-54页
        4.2.2 MoS_2/rGO/Au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54页
        4.2.3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54页
        4.2.4 电化学测量方法第54-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70页
        4.3.1 MoS_2、MoS_2/rGO和MoS_2/rGO/Au复合材料的表征第55-57页
        4.3.2 MoS_2/rGO/Au@GCE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第57-58页
        4.3.3 MoS_2/rGO/Au@GCE对AA、DA、UA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第58-60页
        4.3.4 MoS_2/rGO/Au传感器性能的优化第60-62页
        4.3.5 MoS_2/rGO/Au@GCE对AA、DA和UA的单独和同时差分脉冲伏安检测第62-66页
        4.3.6 干扰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研究第66-69页
        4.3.7 实际样本检测第69-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5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5.1 总结第72-73页
    5.2 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8页
附录第88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第88页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DO状态丝状菌膨胀的微生物表面特性
下一篇:外力驱动下微阵列微粒分选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