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化组织的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系统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8页 |
1.2.1 组织效能基本内涵 | 第19-21页 |
1.2.2 组织效能管理理论模型 | 第21-22页 |
1.2.3 组织效能评价 | 第22-25页 |
1.2.4 组织结构的演化 | 第25-28页 |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 第28-32页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29页 |
1.3.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9-32页 |
第2章 组织效能、组织成员行为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 第32-52页 |
2.1 组织效能理论比较 | 第32-34页 |
2.2 组织效能与组织成员行为 | 第34-38页 |
2.2.1 组织效能产生的根源 | 第34-35页 |
2.2.2 多元目标行为系统模型 | 第35-38页 |
2.3 组织成员行为与组织结构 | 第38-47页 |
2.3.1 组织成员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 | 第38-39页 |
2.3.2 组织成员行为的载体 | 第39-43页 |
2.3.3 分工、协作与企业的层级组织 | 第43-47页 |
2.4 新视角下的组织效能管理系统构建 | 第47-50页 |
2.4.1 网络组织的引入 | 第47-48页 |
2.4.2 组织成员行为管理体系 | 第48-5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3章 组织效能分层目标行为引导体系 | 第52-73页 |
3.1 目标行为引导层次体系 | 第52-55页 |
3.1.1 组织效能的层次 | 第52-53页 |
3.1.2 组织成员行为的层次 | 第53-54页 |
3.1.3 目标行为引导层次体系构建 | 第54-55页 |
3.2 企业级关键绩效指标/重大任务引导 | 第55-65页 |
3.2.1 企业级关键绩效指标/重大任务特征分析 | 第55-56页 |
3.2.2 构建方法比较 | 第56-57页 |
3.2.3 企业级KPI/重大任务库构建 | 第57-61页 |
3.2.4 算例分析 | 第61-65页 |
3.3 核心业务/管理流程引导 | 第65-68页 |
3.3.1 核心业务/管理流程特征分析 | 第65-66页 |
3.3.2 核心业务/管理流程构建 | 第66-68页 |
3.4 履责基础体系引导 | 第68-72页 |
3.4.1 履责体系特征分析 | 第68-69页 |
3.4.2 履责体系构建 | 第69-7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目标行为引导下的网络化组织支持体系 | 第73-108页 |
4.1 目标行为下的组织支持体系 | 第73-78页 |
4.1.1 行为引导下的组织结构需求分析 | 第73-75页 |
4.1.2 行为引导下的层级与网络共存关系分析 | 第75-76页 |
4.1.3 行为引导下的组织结构体系构建 | 第76-78页 |
4.2 基于适度分工的组织单元优化 | 第78-90页 |
4.2.1 适度分工的组织特征分析 | 第78-80页 |
4.2.2 适度分工下的组织单元优化决策支持模型 | 第80-90页 |
4.3 基于协作提升的企业网络组织构建 | 第90-106页 |
4.3.1 基于协作提升的组织特征分析 | 第90-92页 |
4.3.2 企业内部网络组织结构类型分析 | 第92-94页 |
4.3.3 协作提升下的网络组织结构构建 | 第94-10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5章 网络化组织协同运作体系 | 第108-134页 |
5.1 企业内部网络组织协同运作 | 第108-119页 |
5.1.1 网络组织协同运作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8-109页 |
5.1.2 企业内部网络组织运行问题及风险 | 第109-110页 |
5.1.3 网络组织协同运作博弈论模型 | 第110-116页 |
5.1.4 网络组织协同运作体系构建 | 第116-119页 |
5.2 网络化柔性沟通监督机制 | 第119-122页 |
5.2.1 网络化柔性沟通监督流程 | 第120-121页 |
5.2.2 网络化问题预告与问责机制 | 第121-122页 |
5.2.3 实施保障措施 | 第122页 |
5.3 网络化成员绩效评价机制 | 第122-129页 |
5.3.1 网络化成员绩效评价层次设计 | 第123页 |
5.3.2 网络化评价信息集成方法 | 第123-127页 |
5.3.3 算例分析 | 第127-129页 |
5.4 网络化成员利益分配模式 | 第129-132页 |
5.4.1 基于角色责任的劳动价值基础激励 | 第130-131页 |
5.4.2 基于内部公平的分段超额激励 | 第131-132页 |
5.4.3 实施保障措施 | 第13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6章 行为能力自适应管理体系 | 第134-145页 |
6.1 网络组织行为能力体系 | 第134-136页 |
6.1.1 行为能力研究现状及不足 | 第134-135页 |
6.1.2 行为能力自适应管理体系构建基础 | 第135页 |
6.1.3 自适应管理体系构建 | 第135-136页 |
6.2 行为能力需求子体系 | 第136-141页 |
6.2.1 基于扎根理论的行为能力标准体系 | 第136-138页 |
6.2.2 岗位行为能力积分模型建立 | 第138-141页 |
6.2.3 行为能力需求判定 | 第141页 |
6.3 行为能力获取子体系 | 第141-142页 |
6.4 行为能力鉴定子体系 | 第142-144页 |
6.4.1 行为能力积分评定 | 第142-143页 |
6.4.2 行为能力周期性监测 | 第143-14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54-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作者简介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