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第3章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理论概述 | 第19-24页 |
3.1 绩效及绩效管理定义 | 第19-20页 |
3.1.1 绩效定义 | 第19页 |
3.1.2 绩效管理定义 | 第19-20页 |
3.2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理论 | 第20-22页 |
3.2.1 竞争优势内生论 | 第20页 |
3.2.2 超产权理论 | 第20-21页 |
3.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3.2.4 资源依赖理论 | 第22页 |
3.3 绩效管理方法 | 第22-24页 |
3.3.1 目标管理法 | 第22页 |
3.3.2 平衡计分卡 | 第22-23页 |
3.3.3 关键指标法 | 第23页 |
3.3.4 RBRVS绩效考核法 | 第23-24页 |
第4章 基于RBRVS的绩效管理理论框架 | 第24-31页 |
4.1 RBRVS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4.2 RBRVS可行性分析 | 第26-28页 |
4.2.1 理论可行性分析 | 第26-27页 |
4.2.3 实践可行性分析 | 第27-28页 |
4.3 RBRVS概念及目标 | 第28页 |
4.3.1 RBRVS定义及原理 | 第28页 |
4.3.2 运用RBRVS的目标 | 第28页 |
4.4 基于RBRVS的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第28-31页 |
4.4.1 分析公立医院现状 | 第28页 |
4.4.2 建立绩效评价模型 | 第28-29页 |
4.4.3 划分考核层次 | 第29页 |
4.4.4 评估RVU | 第29-30页 |
4.4.5 选取可控成本 | 第30页 |
4.4.6 设立KPI修正指标 | 第30-31页 |
第5章 LH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 第31-46页 |
5.1 LH医院绩效管理现状和问题 | 第31-32页 |
5.1.1 LH医院现状 | 第31页 |
5.1.2 LH医院绩效管理现状 | 第31页 |
5.1.3 LH医院绩效管理问题 | 第31-32页 |
5.2 运用RBRVS的目标 | 第32-33页 |
5.2.1 向高技术、高风险岗位倾斜 | 第32页 |
5.2.2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 第32-33页 |
5.2.3 激发医护人员的潜能 | 第33页 |
5.3 LH医院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前期准备 | 第33-34页 |
5.3.1 设置绩效管理部门 | 第33页 |
5.3.2 开展绩效管理培训 | 第33-34页 |
5.4 LH医院绩效管理管理体系设计 | 第34-36页 |
5.4.1 明确LH医院发展目标 | 第34页 |
5.4.2 划分考核层次 | 第34-35页 |
5.4.3 建立RBRVS绩效管理模型 | 第35页 |
5.4.4 扣除可控成本 | 第35-36页 |
5.4.5 引入KPI指标 | 第36页 |
5.5 RVU评估 | 第36-38页 |
5.5.1 RVU评估流程 | 第36-38页 |
5.5.2 RVU评估原则 | 第38页 |
5.6 确定及归集可控成本 | 第38-40页 |
5.6.1 确定可控成本项目 | 第38-39页 |
5.6.2 归集可控成本 | 第39-40页 |
5.7 KPI绩效管理指标设置 | 第40-46页 |
5.7.1 KPI绩效管理指标选择 | 第40-41页 |
5.7.2 确定指标权重 | 第41-4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6-48页 |
6.1 结论 | 第46页 |
6.2 建议 | 第46-48页 |
6.2.1 合理、有效地运用绩效评价结果 | 第46页 |
6.2.2 加强全院参与 | 第46-47页 |
6.2.3 促进绩效管理动态发展 | 第47页 |
6.2.4 推动绩效考核信息化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