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数学论文--代数、数论、组合理论论文--组合数学(组合学)论文--图论论文

基于节点和流关联的双层耦合网络鲁棒性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单层复杂网络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双层耦合网络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第16-17页
    1.4 论文组织安排第17页
    1.5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双层耦合网络相关理论第18-26页
    2.1 复杂网络的基础理论第18-22页
        2.1.1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8-19页
        2.1.2 复杂网络特征度量第19-21页
        2.1.3 典型的复杂网络结构第21-22页
    2.2 双层耦合网络的概念和模型第22-25页
        2.2.1 双层耦合网络概述第22-23页
        2.2.2 双层耦合的相关模型第23-24页
        2.2.3 基于渗流理论的故障失效模型第24-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节点和流关联的双层耦合网络模型及其鲁棒性第26-46页
    3.1 基于节点和流关联的双层耦合网络拓扑模型第26-28页
    3.2 基于节点和流关联的双层耦合网络故障级联失效机制第28-31页
    3.3 基于节点和流关联的双层耦合网络数学模型第31-35页
        3.3.1 拓扑模型第31-32页
        3.3.2 网络生成函数的引入第32-34页
        3.3.3 基于节点和流关联的故障级联失效模型第34-35页
    3.4 实验仿真和结果分析第35-43页
        3.4.1 网络拓扑结构对鲁棒性的影响第36-37页
        3.4.2 基于节点和流关联的双层耦合网络的耦合强度对鲁棒性的影响第37-38页
        3.4.3 基于节点和流关联的双层耦合网络的流规模对鲁棒性的影响第38-40页
        3.4.4 基于节点和流关联的双层耦合网络故障影响因子对鲁棒性的影响第40-43页
        3.4.5 三种情况下的对比第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6页
第四章 基于节点和流关联的双层耦合网络鲁棒性优化第46-64页
    4.1 网络保护措施的引入第46-48页
        4.1.1 问题描述第46-47页
        4.1.2 针对现有研究的分析第47-48页
    4.2 基于节点和流关联的双层耦合网络中业务流的表示第48-50页
    4.3 基于节点和流关联的双层耦合网络鲁棒性优化模型第50-57页
        4.3.1 针对失效流的五种流管控策略第50-54页
        4.3.2 基于节点和流关联的双层耦合网络鲁棒性优化步骤第54-55页
        4.3.3 基于节点和流关联的双层耦合网络鲁棒性优化的算法分析第55-57页
    4.4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第57-63页
        4.4.1 网络环境与参数设置第57-58页
        4.4.2 平均寻径步数第58-59页
        4.4.3 全网平均路径长度第59-60页
        4.4.4 剩余网络最大连通片占比第60-62页
        4.4.5 鲁棒性优化水平第62-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类耦合梁方程组解的长时间行为
下一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认知无线自组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