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6页
    1.3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创新点与不足第17页
        1.4.1 创新点第17页
        1.4.2 不足之处第17页
2 地方政府债务理论第17-21页
    2.1 基本概念第17-19页
        2.1.1 地方政府职责第17-18页
        2.1.2 地方政府债务第18页
        2.1.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第18-19页
    2.2 政府债务风险方面的理论第19-21页
        2.2.1 风险偏好理论第19页
        2.2.2 财政分权理论第19-20页
        2.2.3 委托..代理理论第20-21页
    2.3 衡量债务风险的几个指标第21页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分析第21-35页
    3.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风险分析第22-29页
        3.1.1 地方政府整体债务规模风险第22-25页
        3.1.2 各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风险第25-28页
        3.1.3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风险第28-29页
    3.2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及风险分析第29-30页
    3.3 地方政府偿债资金来源不足第30-32页
    3.4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待提高第32-35页
        3.4.1 地方财政自给率呈下降趋势第32-34页
        3.4.2 地方政府的可偿债财力少第34-35页
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第35-42页
    4.1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不完善第35-37页
        4.1.1 财力与支出责任不匹配第35-36页
        4.1.2 省以下政府财政分权不明确第36-37页
    4.2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传导第37-38页
    4.3 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第38-41页
        4.3.1 预算软约束的存在第38页
        4.3.2 债务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第38-39页
        4.3.3 债务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作用小第39-40页
        4.3.4 债务监督约束及问责机制效果差第40-41页
    4.4 干部考核晋升机制不合理第41-42页
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国外经验借鉴第42-47页
    5.1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经验第42-45页
        5.1.1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第42-44页
        5.1.2 对我国的启示第44-45页
    5.2 日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经验第45-47页
        5.2.1 日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第45-46页
        5.2.2 对我国的启示第46-47页
6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对策第47-57页
    6.1 积极推进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第47-48页
        6.1.1 推进央地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第47-48页
        6.1.2 分档分担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第48页
    6.2 加快促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第48-49页
    6.3 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第49-53页
        6.3.1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第49-50页
        6.3.2 完善预算约束机制第50-51页
        6.3.3 建立地方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评估体系第51-52页
        6.3.4 强化地方债务监督约束和问责机制第52-53页
        6.3.5 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第53页
    6.4 规范推行PPP模式应用第53-54页
    6.5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显性化第54-55页
    6.6 改革干部考核晋升机制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效应与应对策略研究
下一篇: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