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环境利益概念 | 第14-30页 |
一、关于环境利益的定义 | 第14-25页 |
1. 环境利益的内涵 | 第14-15页 |
2. 环境利益的外延 | 第15-25页 |
二、关于环境利益的特征 | 第25-30页 |
1. 环境利益的历史性 | 第25-26页 |
2. 环境利益的传承性 | 第26-27页 |
3. 环境利益的规律性 | 第27-28页 |
4. 环境利益的公共性 | 第28-30页 |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环境利益思想 | 第30-38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利益思想 | 第30-34页 |
1. 运用科学技术节约资源净化环境 | 第30-31页 |
2. 环境破坏源自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 | 第31-32页 |
3. 以有计划的生产方式对自然进行控制 | 第32-33页 |
4. 城乡融合发展排除环境污染 | 第33-34页 |
二、列宁的环境利益思想 | 第34-38页 |
1. 利用自然力量发展工业农业生产 | 第34-35页 |
2. 资本主义城乡对立破坏自然环境 | 第35-36页 |
3. 天然富源是生产力空前发展的基础 | 第36-37页 |
4. 控制矿产富藏地区在现代战争中意义重大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中共领导集体环境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践 | 第38-61页 |
一、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环境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践 | 第38-44页 |
1. 发展林业,利国利民 | 第38-40页 |
2. 尽量少用煤,留给子孙后代 | 第40页 |
3. “32字”方针和“三同时原则” | 第40-43页 |
4. 各省同时动手,加强流域治理 | 第43页 |
5. 南水北调 | 第43-44页 |
二、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环境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践 | 第44-50页 |
1. 保护环境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 第45-46页 |
2. 制定完善基本法,加强环境保护 | 第46-47页 |
3. 广泛发动群众,加强监督治理 | 第47页 |
4. 绿化祖国,造福后代 | 第47-48页 |
5. 依靠科学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 第48-49页 |
6. 小局服从大局,小理服从大理 | 第49页 |
7. 节约资源,反对浪费 | 第49-50页 |
8. 兴修水利,减灾防灾 | 第50页 |
9. 加强知识普及,增强环保意识 | 第50页 |
三、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环境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践 | 第50-56页 |
1. 加强环境保护,政府责无旁贷 | 第51页 |
2. 莫把环境资源“赤字”甩给后代 | 第51-52页 |
3. “鱼”和“熊掌”兼得,必须依靠科技 | 第52-53页 |
4. 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 | 第53页 |
5. 搞好大河流的生态环境治理 | 第53-54页 |
6. 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 第54页 |
7. 科学决策,从源头上防治污染 | 第54-55页 |
8. 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 第55页 |
9. 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污染应承担更多责任 | 第55-56页 |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环境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践 | 第56-61页 |
1. 统筹协调,破解环境利益矛盾 | 第56-57页 |
2. 着眼环境需要,建设生态文明 | 第57-59页 |
3. 加强能力建设,应对气候变化 | 第59-61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 第61-78页 |
一、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的根本准则是以人为本 | 第61-65页 |
二、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的基本原则是环境生态利益、环境经济利益和环境审美利益三者有机统一 | 第65-67页 |
三、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利益协调 | 第67-71页 |
四、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的价值取向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71-74页 |
五、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的有效手段是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 第74-78页 |
第五章 澄清几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环境利益思想 | 第78-92页 |
一、“重经济、轻环保”的功利思想 | 第78-82页 |
二、“环境利益=环境经济利益”的狭隘思想 | 第82-84页 |
三、西方“环境利益困境”的悲观思想 | 第84-88页 |
四、“人定胜天”的狂热思想 | 第88-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附录 | 第100-102页 |
后记 | 第102-10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