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5-16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 | 第16-2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大学生创业者 | 第16-17页 |
2.1.2 工作压力与大学生创业压力 | 第17页 |
2.1.3 工作压力管理与大学生创业压力管理 | 第17-18页 |
2.2 大学生创业压力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3 新创企业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2.3.1 新创企业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3.2 新创企业绩效的测量 | 第21-22页 |
2.4 创业压力、创业压力管理与创业绩效关系相关研究 | 第22-25页 |
2.4.1 大学生创业压力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4.2 创业压力管理在大学生创业压力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 第23-25页 |
第3章 大学生创业压力源结构探索 | 第25-30页 |
3.1 大学生创业压力资料收集 | 第25-26页 |
3.2 开放式编码 | 第26-28页 |
3.2.1 概念化 | 第26页 |
3.2.2 范畴化 | 第26-28页 |
3.3 主轴式编码 | 第28-29页 |
3.4 选择性编码 | 第29-30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0-47页 |
4.1 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 | 第30-33页 |
4.1.1 研究假设 | 第30-32页 |
4.1.2 理论模型 | 第32-33页 |
4.2 变量测度 | 第33-35页 |
4.2.1 个人与企业基本信息 | 第33-34页 |
4.2.2 大学生创业压力量表 | 第34页 |
4.2.3 新创企业绩效量表 | 第34-35页 |
4.2.4 创业压力管理量表 | 第35页 |
4.3 问卷调查与样本特征 | 第35-37页 |
4.3.1 问卷调查与发放 | 第35页 |
4.3.2 样本特征 | 第35-37页 |
4.4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37-47页 |
4.4.1 信度检验 | 第37页 |
4.4.2 效度检验 | 第37-38页 |
4.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38-41页 |
4.4.4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1-47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47-61页 |
5.1 样本描述性分析 | 第47-48页 |
5.2 大学生创业压力与新创企业绩效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5.2.1 大学生创业压力与新创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 | 第48-49页 |
5.2.2 大学生创业压力各维度与企业生存绩效的相关关系 | 第49页 |
5.2.3 大学生创业压力各维度与企业成长绩效的相关关系 | 第49-50页 |
5.2.4 大学生创业压力各维度与企业发展绩效的相关关系 | 第50页 |
5.3 大学生创业压力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 第50-53页 |
5.3.1 大学生创业压力与新创企业绩效回归分析 | 第51页 |
5.3.2 大学生创业压力各维度与企业生存绩效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5.3.3 大学生创业压力各维度与企业成长绩效回归分析 | 第52页 |
5.3.4 大学生创业压力各维度与企业发展绩效回归分析 | 第52-53页 |
5.4 全模型检验 | 第53-56页 |
5.4.1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 | 第54页 |
5.4.2 模型修正 | 第54-55页 |
5.4.3 修正后的结构模型路径系数 | 第55-56页 |
5.5 调节效应检验 | 第56-58页 |
5.5.1 创业压力各维度与生存绩效关系中调节作用检验 | 第56-57页 |
5.5.2 创业压力各维度与成长绩效关系中调节作用检验 | 第57-58页 |
5.5.3 创业压力各维度与发展绩效关系中调节作用检验 | 第58页 |
5.6 实证结果讨论 | 第58-61页 |
第6章 改善大学生创业压力的对策建议 | 第61-64页 |
6.1 大学生创业者层面:正视创业压力,积极进行创业压力管理 | 第61-62页 |
6.2 政府层面:加大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 第62页 |
6.3 学校层面:加强创业教育,给予政策支持 | 第62-63页 |
6.4 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 第63-64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结论 | 第64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73页 |
附录1 :访谈提纲 | 第73-74页 |
附录2 :调查问卷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