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结构健康监测相关概念 | 第20-24页 |
2.1 结构健康监测概念 | 第20页 |
2.2 结构健康监测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2.3 结构健康监测的特点 | 第21-22页 |
2.4 结构健康监测的优势 | 第22-23页 |
2.5 结构健康监测与传统监测的区别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超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 第24-41页 |
3.1 超高层建筑施工及运营阶段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3.2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 第26-35页 |
3.2.1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主要组成 | 第26-27页 |
3.2.2 结构健康监测损伤识别技术 | 第27-35页 |
3.3 超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现状调查 | 第35-40页 |
3.3.1 深圳地区超高层建筑健康监测现状 | 第35-37页 |
3.3.2 深圳地区超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应用社会调查 | 第37-40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深圳某超高层工程中的应用 | 第41-67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1-46页 |
4.1.1 工程地理位置 | 第41-42页 |
4.1.2 工程结构设计特征 | 第42-44页 |
4.1.3 工程地质条件 | 第44-45页 |
4.1.4 工程施工概况 | 第45页 |
4.1.5 结构健康监测的必要性 | 第45-46页 |
4.2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该工程中的建立 | 第46-66页 |
4.2.1 监测项目 | 第46页 |
4.2.2 主要检测仪器设备 | 第46-47页 |
4.2.3 各监测项测点布置图 | 第47-56页 |
4.2.4 监测频率及周期 | 第56页 |
4.2.5 监测允许值及预警值 | 第56-57页 |
4.2.6 监测实施 | 第57-61页 |
4.2.7 监测数据的研究与分析 | 第61-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1 | 第73-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件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