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 | 第14-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34页 |
1.1 甲型流感病毒概述 | 第17-26页 |
1.1.1 流感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 第17-18页 |
1.1.2 甲型流感病毒的结构 | 第18-19页 |
1.1.3 甲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编码蛋白 | 第19-22页 |
1.1.4 甲型流感病毒的生命周期 | 第22-24页 |
1.1.5 流感大流行 | 第24-26页 |
1.2 流感病毒感染模型 | 第26-32页 |
1.2.1 流感病毒的哺乳动物模型 | 第26-28页 |
1.2.2 流感病毒的变异与进化 | 第28-29页 |
1.2.3 流感病毒的毒力影响因子 | 第29-32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思路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4-51页 |
2.1 主要仪器及耗材 | 第34-35页 |
2.2 主要试剂和实验动物 | 第35-38页 |
2.2.1 E.coli菌株 | 第35-36页 |
2.2.2 细胞株 | 第36页 |
2.2.3 质粒载体 | 第36页 |
2.2.4 引物 | 第36页 |
2.2.5 流感病毒 | 第36页 |
2.2.6 药品 | 第36页 |
2.2.7 实验动物 | 第36-37页 |
2.2.8 实验用常规试剂 | 第37-38页 |
2.3 实验用溶液剂培养基配置 | 第38-39页 |
2.3.1 分子生物学实验用溶液的配置 | 第38页 |
2.3.2 细胞培养及转染用溶液的配置 | 第38-39页 |
2.3.3 病毒培养及检测用溶液的配置 | 第39页 |
2.4 适应株的构建 | 第39-43页 |
2.4.1 连续传代法 | 第39-40页 |
2.4.2 肺病毒载量测定 | 第40页 |
2.4.3 流感病毒相关基础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2.5 病毒评估 | 第43-45页 |
2.5.1 肺组织切片及HE染色 | 第43-44页 |
2.5.2 体内复制动力学 | 第44页 |
2.5.3 体外复制动力学 | 第44页 |
2.5.4 药物评价 | 第44-45页 |
2.6 序列分析及质粒改造 | 第45-49页 |
2.6.1 全基因组测序 | 第45-46页 |
2.6.2 质粒DNA小提中量 | 第46-47页 |
2.6.3 质粒构建 | 第47-49页 |
2.7 病毒重组及评估 | 第49-50页 |
2.7.1 脂质体转染 | 第49页 |
2.7.2 聚合酶活性测定 | 第49-50页 |
2.8 全文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51-65页 |
3.1 NC20在肺组织中的连续传代 | 第51-53页 |
3.2 病毒感染性评价 | 第53-55页 |
3.2.1 各代次适应株毒力对比 | 第53-54页 |
3.2.2 各代次适应株免疫组化评定 | 第54-55页 |
3.3 适应株病毒毒力增强机制研究 | 第55-57页 |
3.3.1 适应株病毒的体内复制动力学 | 第55-56页 |
3.3.2 适应株病毒的体外复制动力学 | 第56-57页 |
3.4 突变位点分析 | 第57-59页 |
3.4.1 适应株病毒全基因测序 | 第57-58页 |
3.4.2 适应株病毒测序图谱分析 | 第58-59页 |
3.5 毒力位点验证 | 第59-62页 |
3.5.1 聚合酶活性 | 第59-60页 |
3.5.2 各突变位点对病毒毒力的影响 | 第60-62页 |
3.6 适应株病毒的应用 | 第62-65页 |
3.6.1 七天致死剂量测定 | 第62-63页 |
3.6.2 流感小鼠模型对抗病毒药物的评价 | 第63-6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5-68页 |
4.1 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研究的重要性 | 第65页 |
4.2 建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的挑战与策略 | 第65-66页 |
4.3 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的毒力变化与复制速率密切相关 | 第66页 |
4.4 特定氨基酸的突变对病毒复制速率起决定性作用 | 第66-68页 |
结果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致谢 | 第79页 |